作品简介
教育家蔡元培著。是作者在辛亥革命后,首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所作。发表于1912年2月11日出版的《临时政府公报》第13号。此文系统全面地阐明了作者对于新教育方针的主张。他对清末制定的“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进行了批评。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和谐发展的方针。认为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者和超轶乎政治者两大类。前者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此二者反映了富国强兵的要求,还有公民道德教育,其内容是法国革命新提倡的“自由、平等、亲爱”。后者包括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在教学实施中,五育所占比例不同,军国民教育占10%,实利主义教育占40%,德育占20%,美育占25%,世界观占5%。所设修身、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学、图画、唱歌、手工、游戏等课程,在“五育”教育中分别具有不同意义。1912年9月北京教育部,根据此文精神,颁布《教育宗旨令》,明确规定国家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文编入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4年9月出版。
作者简介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和政治家。
以下是关于蔡元培的一些详细介绍:
个人背景: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多重角色,包括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等。
教育改革:蔡元培在1917年成为北京大学校长后,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改革。他提倡学术自由、思想解放,鼓励创新和批判精神,这些改革对后来的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贡献:蔡元培不仅是一位教育家,还是一位文化家。他对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开放性有着重要贡献,主张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
政治活动:作为一位民主进步人士,蔡元培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政治活动,包括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他在国民党早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评价:蔡元培的历史评价复杂多元,有人赞扬他的改革精神和教育理念,也有人批评他的某些政治立场和决策。不过,无论如何,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蔡元培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他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实践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