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槎余录-顾岕

作品简介

笔记。明顾岕著。一卷。兹编系著者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官儋州时所录见闻。自序云:“儋耳孤悬海岛,非宦游者不能涉,涉必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黎獠之冥顽无法,为兹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难其终也。余自嘉靖龙飞,承乏是郡,迄于丁亥,乃有南安之命。山川要害,土俗民风,下至鸟兽虫鱼,奇怪之物,耳目所及,无不记载,共几百余则。”然“颇多散失”,是编为追忆所及,仅得四十余则,然亦饶富南国情趣,堪为游记之作。书中记述了黎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描写了与汉族杂居和邻近汉族地区的黎族,已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掌握了“以筒装成天车,不用人力,日夜自动车水灌田”的先进灌溉方法。在耕作方法上普遍进行中耕和施肥。贸易活动和地方性的集市和墟场也发展起来。

作者简介

顾岕是明代的一位地方官员,他的主要作品是《海槎余录》。

顾岕,字汇堂,是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官职至南安府知府。在嘉靖年间,他曾在儋州任职,利用空闲时间记录了当地的山川要害、土俗民风以及各种奇物异事。《海槎余录》一书对黎族的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有详细的记载,对于研究明代的地方文化和民族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顾岕的生平经历中,他在嘉靖六年(1527年)升任河南按察副使,负责兵备信阳。后来辞官归乡,居园侧一小楼,以教授自给。他的生活中也不乏与客人豪饮享乐的时光。

《海槎余录》中还记载了一些当时的生活习俗和食物制作方法,例如茉莉花的繁盛、酸笋的处理方法等,这些描述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社会生活的窗口。

目录

海槎余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