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考-顾炎武

作品简介

一卷。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頠,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经,《晋书·裴頠传》虽有“奏修国学刻石写经”之语,但议而未行。对石经的考证工作,是从顾氏此书开始的。其后杭世骏作《石经考异》,认为顾氏述矣而不详,详矣而不辨;瞿中溶作《汉石经考异补正》,则认为顾氏沿《隋书·经籍志》之误,对于汉石经是一体还是三体,不能确定。但今考顾氏此书,在“《隋志》魏正始中又立一字石经”下顾氏注云:“按晋魏二书,皆云立三字石经,此独以为一字,则所谓 ‘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 者安在邪?”这说明顾氏并非不辨,并且确知三体者为魏石经。如此,则一体者为汉石经就没有什么疑问了。又顾氏《日知录》卷二十一“五经文字”条引《晋书·卫恒传》下,顾氏注云:“《后汉书·儒林传》误三体书法为熹平所刻。”此亦一证。杭世骏又谓胡三省注《通鉴》凿指三字为魏所立似亦有理,而顾氏独不之采。但杭氏不知顾氏此考中固已明言三字石经为魏所立,并据卫恒《四体书势》,断三字石经非邯郸淳书。较杭氏之游移无定,顾氏的识见确实高出许多。杭、瞿二氏对顾氏的批评,似误于失察。

作者简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被誉为清学的“开山始祖”。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后因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而改名为炎武,字宁人。他还有别名继坤、圭年,自署蒋山佣。顾炎武于1613年7月15日出生在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家族有着显赫的历史,其高祖、曾祖、祖父都被载入《明史·列传》。

顾炎武一生辗转多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经学、史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他提倡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反对空谈心性,主张实用主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其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称他为亭林先生。

此外,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他们三人被公认为清初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顾炎武被批准从祀文庙,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是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表明他在学术和教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的来说,顾炎武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思想和著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

目录

提要
石经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