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四卷,清秦笃辉撰。卷一主要论先秦至隋朝人事;卷二主要论唐五代两宋人事;卷三主要论明代史事;卷四杂论术数之不可信。本书取材正史、文集、笔记,依据史实发议论,或考订史实,指出错讹,或借用前人旧说,对旧说提出辩驳,或探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以供后人借鉴。书中反映了作者以下一些观点:重视时势的作用,认为刘备不如曹操、孙权,不在于智勇,而在于时势;在天人关系上,强调人的作用,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历史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今胜于古,驳斥了今不如昔的观点,认为像汉文帝除肉刑这样的事很多;重视老百姓的利益,百姓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统治者必须行仁政;封建的正统思想,认为刘备是正统,曹操只是逆臣。反对朱熹《通鉴纲目》中以朱温为正统,对宋实颍作《黜朱梁纪年图论》大加赞赏;书中还反映了因果报应的思想。
作者简介
秦笃辉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学者,以治经、文学创作及书画医药方面的才能而著称。他的生平和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清代学术和文化的某些特点。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秦笃辉:
人物生平
出生地与早年经历:秦笃辉出生于汉川,一个位于湖北的历史悠久的城市。作为岁贡生,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江汉书院深造,受到了山长陈诗的极高评价。
学术与文化成就:秦笃辉在治经方面兼取汉宋,文学创作上则融合了汉唐之风,其诗歌作品更是从唐人延伸至宋元。此外,他在书画和医药方面也有涉猎,显示出其多才多艺的文化素养。
主要作品
《墨缘堂集》:这是秦笃辉著作的集合,原计划包含三十二种不同的作品。《墨缘堂集》涵盖了易学、读书笔记、历史评论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他广泛的学术兴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存世作品:尽管由于道光己酉年的洪灾和太平军与清军的战火导致许多原稿和雕版被毁,但通过其后辈的努力,部分作品如《平书》、《读史剩言》和《易象通义》等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
学术贡献
治经方法:秦笃辉在治经方面采取了结合汉宋两代的方法,这种跨时代的学术视角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文学创作:他的文学作品融合了汉唐以及宋元的文风,展现了清代文学多元化的特点。他的诗歌作品不仅继承了唐人的风范,还吸收了宋元诗人的创新精神,丰富了清代诗歌的内涵。
艺术与医学
书画艺术:秦笃辉不仅在文学和学术上有造诣,他在书画领域也有所建树,这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全面发展的文化理念。
医药知识:他对医药也有一定的研究,这一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使他在当时的学术界显得更为独特。
社会影响
学术传承:尽管秦笃辉的许多原著已经遗失,但他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成就仍然通过幸存的作品和他的后代得以传承。
文化价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研究清代学术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时代背景
清朝的学术环境:秦笃辉的学术活动发生在清朝,这是一个学术思想相对开放,但又充满变革挑战的时代。他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取得如此成就,显示了他的学术才能和文化适应力。
个人品质
学术诚信与勤奋:秦笃辉对待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不懈努力,是他能够取得一系列学术和文化成就的重要原因。他的这些品质对于后来的学者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总之,秦笃辉不仅是清朝的一位杰出学者,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文化人物。他的学术成就、文学作品以及艺术和医药的贡献,都体现了清代学术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秦笃辉的生平和作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清代学术和文化的窗口,也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读史剩言卷一
读史剩言卷二
读史剩言卷三
读史剩言卷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