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二卷。明末何是非撰。《风倒梧桐记》述永历建国时事,描画小朝廷诸臣,沐猴文武,颇为尽致。首卷记隆武二年(1646)十月桂王称帝,以原两广总督丁楚魁为首揆,兼摄冢宰事。丁楚魁惟知鬻爵卖官,厚敛金银,清军破广州,纳降于李成栋,仍被斩杀全家,妻女银宝尽归成栋。又记永历帝西逃广西,进入湖南,收李自成余部为忠贞十营,兵败逃入南宁,巅沛流离形状,以及李成栋复降明叛清,拥立桂王,清军陷广州,成栋兵败逃亡,渡涧殒身事情。间记永历朝臣袁彭年反复小人,各派分立之状。卷二记永历三年(1649年)后袁彭年与丁时魁、蒙正发、金堡、刘湘客俱称五虎,为党朝中,把持事权。又记孙可望逼封为秦王,平定云南土司沙定州夫妇作乱,遂入云南事。最后述清兵入梅关,五虎结局及永历诸朝臣降清溃散死难情形。记至永历五年(1651年)五、六年间事。何是非撰《风倒梧桐记》有树倒猢狲散之寓意,揭露永历朝政腐败,于满朝文武无耻之态颇多诟斥。然体例颇似小说体裁,所记之事不可尽信。《风倒梧桐记》有清抄本,《荆驼逸史》本。
作者简介
何是非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藏书》中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这个概念主要针对当时盲目推崇圣人之言的儒学教条进行抨击,强调是非的价值标准具有时代性。何是非的具体阐述如下:
价值标准的时效性:何是非认为是非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就像昼夜更替一样,昨日的是可能在今日就变成了非,而今日的非到了后日又可能成为是。这种观点挑战了当时社会普遍接受的以孔子之是非为绝对标准的观念,强调了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更新。
反对盲目崇拜权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将孔子的言论视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李贽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即使是孔子复生于今,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判断当下的是非问题,因此不能将孔子的言论作为固定不变的准则来指导现实生活。
提倡思维的开放与创新:李贽通过提出何是非的概念,鼓励人们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不断更新理念观念。他主张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重新审视和定义是非标准,而不是僵化地固守过去的教条。
反映明代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何是非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儒学教条的挑战,也是对当时明朝社会矛盾的一种反映。明代社会中,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官员之间的党争等现象,都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和冲突。李贽的何是非概念,可以看作是对这些社会现象的哲学反思。
影响后世思想文化:何是非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也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何是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
综上所述,何是非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更是李贽对于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深刻批判和反思。通过这一概念,李贽呼吁人们跳出传统的框架,勇于探索和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
目录
风倒梧桐记卷一
风倒梧桐记卷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