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施景琛撰,系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铅印本。作者福建长乐人,民国元年二月奉檄渡渡台调查实业。在台十八日,连同往返将及一月;所记即此一月间之行程与考察之所得。后附诗二十九首,多为与人交往酬酢之作。
作者简介
施景琛是一位晚清秀才,教育家,以及文化名人。他出生于1873年,逝世于1955年,字涵宇,晚号泉山老人,祖籍长乐县,后迁居福州城内泉山之麓贡院里(今中山路)。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介绍:
早期生活与教育背景
出生与家庭背景:施景琛出生于1873年,是福建省长乐县的秀才出身。他在光绪二十三年成为举人,并在科举废除后,秉承父志,致力于地方事业。
学识与抱负:少年时期,施景琛就勤奋攻读诗书,展现出才华横溢和胸怀大志的个性。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教育事业的贡献
创办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施景琛创办了泉山学校,该校后来改为女子职业学校。他还在1905年创办了泉山女子学堂,为女性教育做出了贡献。
教育理念:通过创办学校,施景琛展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普及的承诺。他的教育理念在当时具有前瞻性,特别是对女性教育的推动。
文化保护活动
保护古迹:施景琛全力保护福州古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这些努力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对外交流与考察
赴日考察:1903年,施景琛以观察员身份赴日本大阪参观世界博览会。他还两次赴日本考察,这些经历拓宽了他的视野,促进了他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著述与影响
著作:施景琛着有《劝蚕说》等作品,这些著述体现了他的学问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注。《劝蚕说》一文被收录在《皇朝经济文编》卷四十四中。
社会地位与认可
监督职务:宣统元年(1909年)起,施景琛历任商业学堂监督等职务,显示了他在教育界的权威地位和社会的认可。
此外,施景琛的教育和文化活动对福州乃至福建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办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也为女性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思想。他在文化保护方面的工作也值得人们敬佩,他的努力使得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得以保存至今。
总的来说,施景琛的一生是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持续贡献。他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秀才,更是一位致力于社会进步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改革者。他的教育活动和文化保护工作,对后世尤其是福州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自序
鲲瀛日记
附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