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近代章炳麟著。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日本初版。共三卷,上卷小学,中卷文学,下卷诸子学。凡七万言,以发扬国学传统为宗旨,被黄侃称为能“见古人之大体”、“识刑名之取舍”(《国故论衡赞》)。其中《原学》、《原儒》、《原道》等,阐述学术思想的源流,论辩诸子学说的优劣。书中肯定孔子删定六经、变“学在官府”为“学皆在家人”的历史功绩,然否认“六经皆孔子臆作”的说法。以佛学教义为论据,驳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谓人的意根都有“我见、我痴、我爱、我慢”四德,智出于见,愚出于痴,我见与我痴具生,故愚与智亦不相离。“上智无痴必无我见也,非生而具之。下愚者世所无有,诸有生者,未有冥顽如瓦砾者”(《辨性》)。体现出了作者“不一孔父,不蹩躠为仁义”(《原儒》)的立场。又曾言“宋世儒者之书盈箧,而言不能舍理气,适得土苴焉”(《明见》)。以示对宋儒思想狭隘僵化的不满。后收入《章氏丛书》,篇目和文字均有变动。
作者简介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和政治家。
章太炎,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他出生于浙江余杭,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章太炎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领域,著述颇丰。他曾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
章太炎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争议,他的学术成就和个人品格受到一些人的赞扬,同时也有人对他的行为和思想持批评态度。他的生平和思想影响了一代人,尤其是在民国时期的文化和教育领域。尽管在大陆他可能不如某些历史人物那样广为人知,但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