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阳秋-戴笠

作品简介

二卷。清戴笠(1614—1682)撰。笠字耘野,初名鼎,字则之,吴江(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明亡后入秀峰山为僧,后还俗,以教授自资,勤于著述。著有《流寇长编》、《永陵传信录》、《甲申剩事》、《鲁春秋》、《行在阳秋》等。是书仿纲目体,记南明永历元年(1647)至李定国卒于景线凡十五年史事。约三万五千字,记载详核,为考永历一朝史事之重要史料。旧本题明刘湘客撰,然刘为五虎之一,考该书,于五虎事颇著贬辞; 又所载事迹,间有引湘客之言为证者,故非刘所撰甚明。《苏州府志·艺文类》中有《行在春秋》为戴笠撰,盖即此书。有《明季稗史汇编》本,《明末十家集》本,《明季十二家集》本。

作者简介

戴笠,一位活跃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时期,其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戴笠的生平和事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戴笠,原名戴春风,后改名戴笠,字曼公,生于明仁和(今杭州)。他天资聪颖,具有过目成诵的能力。早年因家遭火灾而放游西湖,从此开始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在游历过程中,他从名医龚廷贤习医术,尽得其真学秘术。

文学成就:戴笠不仅在医学上有所造诣,他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30岁时便以诗名,寄情声律,诗风清新自然,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

军统局局长:戴笠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国民党军统局的局长。在这一身份下,他成为了国民党特务头子,负责对内对外的情报工作。他的工作直接影响了国民党的政策和战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争议与评价:戴笠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一方面,他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做出了贡献,有效地组织了对日情报工作,打击了日军和汉奸;另一方面,他的手段和做法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被认为是独裁和暴力的象征。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对他的能力予以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对他的方法和后果进行了批判。

意外身亡: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而意外身亡。他的死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蒋介石曾表示,如果戴笠不死,不至失去大陆;而周恩来也认为,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这些评价反映了戴笠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复杂影响。

综上所述,戴笠是一位具有复杂历史评价的人物。他的一生既有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也有因其手段和做法引起的广泛争议。戴笠的生平和事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目录

●卷上
●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