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台湾府志(周志)-周元文

作品简介

纂修周元文,字洛书,正黄旗辽宁金州人。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由福建延平府调任台湾府知府。任职期间,曾参照高拱乾所修《台湾府志》体例重修府志,成书十卷。书中以卷为目, 目下设志,志下分若干小目,详考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艺文等事。重修于1710年。1712年有刻本行世。1960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抄本整理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66种,1983年台北成文出版社据方豪校订本改名《增修台湾府志》影印出版,为《中国方志丛书》之一种。

作者简介

周元文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主持纂修了《台湾府志》。

周元文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担任台湾知府期间,负责主持编纂了重要的地理志书——《台湾府志》。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学识的一种展现,也是对当时台湾地区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次系统梳理和记录。具体来说,这部地方志的编纂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的记录:《台湾府志》作为一部地方志,详细记录了台湾当时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风俗民情等,为后人了解当时台湾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种编修地方志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管理的支持:清政府对编修地方志给予了重视,这不仅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治理的关注,也是对地方官员才能的一种肯定。通过地方志的编写,可以更好地掌握地方的实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学术研究的基础:《台湾府志》等地方志书籍对于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以及社会学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们是研究当时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资源。
地方身份的象征:对于台湾而言,这样的地方志不仅记录了历史,也成为了地方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象征。《台湾府志》的编纂,强化了台湾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的身份,对增强地方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周元文主持纂修的《台湾府志》不仅是对台湾历史与文化的一次全面记录,也是对清朝政府管理和文化传承工作的一个体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重修府志姓氏
●凡例
●台湾府总图
●台凤诸三县澎湖图
●台湾府志卷一
●台湾府志卷二
●台湾府志卷三
●台湾府志卷四
●台湾府志卷五
●台湾府志卷六
●台湾府志卷七
●台湾府志卷八
●台湾府志卷九
●台湾府志卷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