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余小记-臧谷

作品简介

清臧谷著。抄本。记作者在咸丰三年(1853)至八年间太平军三次攻克扬州时的见闻,对太平军初入扬州的政策制度记载颇详。收入《太平天国资料》。

作者简介

臧谷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和植物学者,他的作品包括《问秋馆菊录》等。臧谷,字宜孙,号雪溪,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活在清代,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华的人物。他的生平和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学术追求。下面从各个方面深入介绍臧谷的生平、作品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生平背景

早年经历:臧谷自幼接受诗书教育,学养深湛。同治四年(1865年),他考中进士,并在翰林院任庶吉士。30岁时,臧谷选择辞职回乡,以文会友,过着隐居的生活。
文学活动:臧谷热爱诗歌,与友人结社吟诗,排解心中郁闷。他与“小岁寒堂”主人邵伯范用宾等人结成“消寒社”,共同创作诗歌。臧谷还自号“菊隐翁”,表明他对菊花的喜爱和研究。
主要作品

《问秋馆菊录》:《问秋馆菊录》是臧谷撰写的一部植物书籍,详细记述了八十一个品种的菊花,以及六种似菊非菊的植物。书中所记,皆为亲见,显示了臧谷对植物学的深入研究和观察。
诗歌创作:臧谷的诗歌继承了白居易的晓畅与陆游的闲适,归里后更以诗自娱。他的诗歌集《消寒分咏诗》记录了与友人相聚吟诗的美好时光。
书法与收藏

书法艺术:臧谷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墓志铭石碑以其独特的草书诗文格式书写,展现了他在书法领域的造诣。
收藏贡献:臧谷对文物的保护和收藏也有贡献。扬州收藏家王伯堂发现的一套清代石碑,是研究臧谷及“冶春后社”成员间深情厚谊的重要实物史料。
文化影响

“冶春后社”:臧谷是“冶春后社”的发起人,该社是继承清初诗风的文化社团,参加者多为扬州地区的文化名流、诗人学者。臧谷通过这一平台,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
文化交流:臧谷的家——桥西花墅,曾是冶春诗社雅集的地点之一,成为文人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些活动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文学艺术的传播。
个人特质

爱菊成癖:臧谷对菊花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的别号“菊隐翁”和作品《问秋馆菊录》都体现了他对菊花的热爱和研究。
深情厚谊:臧谷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在他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墓志铭由友人题写,尽管他遗命不立志铭,但几位文友雅士还是为他写了此志,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总之,臧谷是清代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不仅在文学、书法领域有所建树,还在植物学和文化保护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的生平和作品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臧谷的故事和他的作品,至今仍然为人们所传颂和研究。

目录

劫余小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