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作品简介

《通鉴释例》一卷,〈内府藏本。〉宋司马光撰。皆其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后附《与范祖禹论修书帖》二通。有光曾孙尚书吏部员外郞伋跋语,称遗稿散乱,所藏仅存,脱略已甚,伋辄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末题丙戌仲秋,乃孝宗乾道二年。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序》,谓光没后,《通鉴》之学其家无传,后因金使问司马光子孙,朝廷始访其后之在江南者,得从曾孙伋,使奉公祀。凡言书出于司马公者,必锓梓行之。盖伋之始末如此。其编此书时,尝有浙东提举常平茶盐司版本。惟伋跋称三十六例,而今本止分十二类,盖并各类中细目计之也。伋又称,文全字阙者伋亦从而阙之,而今本并无所阙,则已非原刻之旧。胡三省又云︰温公《与范梦得修书》二帖,得于三衢学宫。《与刘道原》十一帖,则得于高文虎氏。伋取以编于前例之后。今本止有与梦得二帖、而道原十一帖无之。殆后人以《通鉴问疑》别有专本而削去不载欤?其书杂出于南渡后,恐不无以意损益,未必尽光本旨。而相传已久,今故与《问疑》并著于录,以备参考焉。

作者简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出生于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代。他在政治生涯中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并最终成为宰相。司马光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识,主持编纂了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该书被誉为“中国两大书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青年时期,司马光以直率的性格和敢于上书直言的政治态度著称。他曾在担任谏官期间多次上书宋仁宗,提出改革建议,显示出他对大宋财政困境的深刻洞察。尽管他后来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但他的出发点是出于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担忧,而非认为大宋制度本身有问题。

除了政治和史学成就,司马光还以其品德和学问影响了宋代儒学教化,被后人尊为典范。他的一生历仕四朝,为人温良谦恭,刻苦勤奋,是宋代儒学教化的典范。

总的来说,司马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政治理念和文学作品也对宋代乃至以后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生平和事迹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目录

资治通鉴释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