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杂说-赵之谦

作品简介

《章安杂说》,据自记,始撰于清咸丰末年(1861),时作者 33 岁,“自客章安,得识江弢叔(湜)于永嘉。上下论议,互有弃取。简札既多,笔墨遂费,因随所得录之”。

作者简介

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篆刻家,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成就而闻名。

赵之谦(1829年—1884年),初名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又有悲庵、梅庵、无闷等别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他在书法、绘画和篆刻领域均有深厚的造诣,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

在学术方面,赵之谦早年接受了汉学的训练,但后来对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反映了晚清时期“汉宋合流”的学术倾向。他的学术生涯始于师从沈复粲学习金石学,后来又追随缪梓学习考证学。在缪梓的幕中,他与胡培系、胡澍、王晋玉等人一起深入研究,涵盖了政务、律例、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

赵之谦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书法和篆刻上。他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初师颜真卿,后取法魏楷,人称“颜底魏面”,在楷书、隶书、篆书乃至行草书上都有独到之处。他将魏碑笔法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使得作品呈现出纯正而浓厚的魏碑风格。虽然不是碑学的开创者,但赵之谦被认为是碑学的集大成者。

尽管赵之谦的一生并不算长寿,且仕途不顺、生活艰难,但他在艺术上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使他在书法、篆刻以及绘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一代艺术大师。他的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赞赏和研究,对后世艺术家如吴昌硕、齐白石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章安杂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