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十三略-袁三俊

作品简介

篆刻论著。清袁三俊著。袁三俊,字籲尊,号抱翁,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童时好篆刻。治印师秦汉。作者针对清初印坛在印学上的一些弊病,如傲漫、轻浮、呆板等,从正面立论分成:“学古、结构、章法、满、纵横、苍、光、沉着、停匀、灵动、写意、天趣、雅”13则,故名。文章从“学古”开始,以“雅”结束,别有作者的用意,即强调“学古”为基础,“广搜博览,自有会心”。“雅”则是“胸饶卷轴、遗外势利”,乃是艺术求得高深造诣的关键。全部言之有物,语简意赅。如论沉着云:“沉着者,不轻浮、不薄弱、不纤巧,朴实浑穆,端凝持重,是其要归也。文之雄深雅健,诗之遒炼顿挫,字之古劲端楷,皆沉着为之。图章至此,方得精神”。此说皆为心得之言,颇有精义。此篇曾收入《后知不足斋从书》、《篆学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

作者简介

袁三俊是清代的篆刻家,他著有《篆刻十三略》一书,该书是最早以“篆刻”直接称呼治印艺术的著作之一。

在清代,篆刻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而袁三俊的《篆刻十三略》不仅推广了“篆刻”这一称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这部著作以及其本人在篆刻领域的贡献,使得“篆刻”一词逐渐被广泛接受并用来指代治印艺术。此外,寿石工先生的《篆刻学》也是一部重要的论著,虽然正文中多处使用了“印学”、“治印”、“刻印”、“作印”等词汇,但提到“篆刻”的次数较少,这表明当时对治印艺术的理解并不局限于使用篆书刻制印章,而是包含了更广泛的内容,如“名式”、“派别”、“选材”、“章法”、“款识”、“印人”等方面。

总的来说,袁三俊作为清代的篆刻家,他的作品和理论对篆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他的著作《篆刻十三略》则是篆刻领域的重要文献之一。

目录

篆刻十三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