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黄以周

作品简介

六十卷。清黄以周(1828—1899)等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历充教官,治经,精“三礼”。著有《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古文世本》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久已散佚不全,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五百二十卷,但缺治平四年四月至熙宁三年三月、元琇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及元符三年二月至十二月和徽宗、钦宗两朝。南宋杨钟良《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本末》曾取李氏原文,而改编年为纪事本末体。黄氏取杨著加以拾补,卷一至卷二补治平,卷三至卷七补熙宁,卷八补元琇,卷九至十六补绍圣、元符,卷十七至五十一补建中、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卷五十二至六十补靖康,并兼附考证。其中或已为杨氏删节者,则考证他书有关资料排比分注,所用史料皆宋、辽、金三代正史,颇可征信,为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拾补》出,始见《长编》之旧貌。参加辑注者有黄以周、王诒寿等,由秦湘业复加勘校总成文。有光绪九年(1883)浙江书局刻本。

作者简介

黄以周,字元同,号儆季,又号哉生,生于1828年,逝于1899年,是清代末年的著名经学家、哲学家,浙江定海(今属舟山市定海区)人。他是晚清四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扬了其父黄式三(字薇香,号儆居,同样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的学术传统。

黄以周自幼接受家学熏陶,致力于“传经明道”,在学术上以精通“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及《周易》而著称。他不仅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于同治九年(1870年)中举,而且在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曾担任过分水县训导、处州府教授等职务,并在江阴南菁书院担任讲席长达15年,培养了众多江南学者,影响深远。

黄以周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古代礼制的深入研究,其著作《礼书通故》共100卷,是集其多年研究之大成,详细考释了中国古代的礼制、学制、职官、田赋、乐律、刑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纠正了不少前人的错误注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外,他还著有《子思子辑解》、《军礼司马法》、《经训比义》及《儆季杂著》等,这些作品进一步展示了他在经学领域的广博学识和深刻见解。

综上所述,黄以周作为清代学术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不仅在传承和发展经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通过其丰富的著作和教学活动,对晚清及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谭序
秦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上
卷三 下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