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简称《朱子纲目》,或称《纲目》。纲目体编年史书。五十九卷。南宋朱熹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因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部头太大,且内容太繁,所以要点不明,又不便阅读。因此,朱熹以《资治通鉴》为依据,欲改编成一部简明扼要的通俗读本。另外,《资治通鉴》原书的正统名分观点,基本上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这既不能使理学家的观念得到印证和贯彻,又没有通过书法义例而达到寄寓褒贬与劝戒的效果。所以,朱熹又欲以《春秋》笔法为义例,使之能够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并加强了史书对于维护封建秩序及封建道德、伦理教育的作用。总之,《资治通鉴纲目》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取舍上,无不基于这两点。记事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主要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增损括而成。体例仿《春秋左传》,大书以提要者为纲,分注以备言者为目,纲如经,目如传。纲乃朱熹自作,颇寓褒贬之意。
作者简介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儒学集大成者。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朱文公,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朱熹的哲学体系以“二程”(程颢、程颐)的理本论为基础,融合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他的学术成就极高,主要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晦庵词》等。其中,他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注解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教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此外,他还是“二程”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官方哲学。
在政治生涯上,朱熹历仕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安抚使等职,官至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他在官场上因坚持己见,多次与权臣发生冲突,最终被褫职出朝,晚年主要在建阳讲学著述。
综上所述,朱熹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人物,其学问和思想对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御题宋版朱子资治通监纲目
提要
卷首上
卷首下
卷一上
卷一下
卷二上
卷二下
卷三上
卷三下
卷四上
卷四下
卷五上
卷五下
卷六
卷七
卷八上
卷八下
卷九上
卷九下
卷十上
卷十下
卷十一
卷十二上
卷十二下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