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黎庶昌编,李翰章审订。十二卷。附于《曾文正公全集》。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印刊。是谱记嘉庆十六年(1811)至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生平。谱内引用大量奏稿详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办洋务、处理教案等情况。系据曾氏遗稿、日记及所见所闻厘订而成。始于嘉庆十六年 (1811),迄于同治十一年 (1872)。是研究曾氏生平言行的第一手资料。1986年岳麓书社易名为《曾国藩年谱》再次刊行。有光绪二年(1876)刊本。
作者简介
黎庶昌(1837年—1898年),字莼斋,自署黔男子,是中国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是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要外交家、散文家及学者。他早年师从郑珍,专注于经世致用之学。1861年,由于贵州地方战乱导致乡试中断,黎庶昌北上至顺天府(今北京)参加乡试,期间正值清朝遭受英法联军入侵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危机。
1862年,黎庶昌不顾个人安危,与康有为一起向朝廷呈上了《万言书》,书中深刻揭露了时政弊端并提出了改革主张。这份大胆的谏言虽然可能招致杀头之险,但最终得到了朝廷的重视,他因此被赏赐为知县,并被安排到曾国藩的江南大营任职,由此开始了他的仕途。在曾国藩麾下,他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为“曾门四弟子”。
黎庶昌在外交领域的贡献尤为显著,他曾随同郭松焘、曾纪泽等出使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担任参赞,后又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日本国大臣。在欧洲和日本的出使经历中,他不仅维护了国家尊严,还积极考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记录这些观察于《西洋杂志》一书中,成为了清代贵州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
黎庶昌对于西方科技和政治制度持开放态度,回国后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包括建立海军、铺设铁路、改善基础设施、优待外国使节、保护商业、预先规划财政等,但这些改革提议在当时保守的清廷中并未得到实施。他在日本期间,还刻印了《古逸丛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黎庶昌一生致力于外交实践与文化交流,其行动与著作对晚清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及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开明且具有前瞻性的外交家的形象。遗憾的是,黎庶昌在1898年去世,享年61岁。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