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二十九卷。宋张九成(1092—1159)撰。张九成字子韶,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二年(1132)中状元,历任佥判、著作郎、礼部侍郎等职。反对秦桧和金,又被诬与禅师宗杲交游,谤讪朝庭,一贬再贬。自号横浦居士、无垢居士,谥文忠。其学术思想宗程门理学,曾师事杨时,但受佛教影响,有援佛入儒之意,被朱熹指为“阳儒阴释”、“洪水猛兽”。有《横浦文集》、《孟子传》等著述。《宋志》载张九成《孟子传》三十六卷,《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附志》著录张九成《孟子解》三十六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张九成《孟子解》十四卷,马端临《文献通考》亦著录《孟子解》十四卷,或作《孟子解》、或作《孟子传》,或十四卷、或三十六卷,是同一书卷帙分合不同。《四库提要》以为《文献通考》卷数传写有误,实属臆断。九成之前有冯休《删孟子》、李觏《常语》、司马光《疑孟》、晁说之《诋孟》、郑厚(字叔友)《艺圃折衷》诸书,皆掊击孟子。九成此书特别阐发义利之辨,认为孟子尊王道、贱霸道有大功,拨乱反正有大用。全书致力于阐发宏旨,并不笺释文句,类似论体。言辞切近事理,少空寂之语。《四库提要》称此书“在九成诸作中,此为最醇”。该书传本很少,宋刻本、元明本均已不传,四库底本及清琴川毛氏影宋抄本,今归南京馆,并非全本,只二十九卷。
作者简介
张九成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政治家,以其心学思想和抗金主张而知名。
张九成(1092年—1159年),字子韶,号无垢,又被称为横浦先生。他出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后迁居海宁盐官(今浙江海宁)。在学术上,张九成融合了儒家经学与佛学的元素,创立了“横浦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张九成的一些重要信息:
生平经历:张九成早年曾在杭州学习,绍兴二年(1132年)成为状元,初任镇东军签判。因与上司意见不合,弃官归乡讲学。后被召回朝中担任太常博士、宗正少卿、侍讲等职,并参与了《神宗实录》的编修工作。
政治立场:张九成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因而受到秦桧的忌恨。他被贬至邵州,并在南安军度过了长达14年的谪居生活。秦桧去世后,张九成重新被起用,出任温州知州,但因直言上疏而不被采纳,最终辞官回到故乡。
学术贡献:张九成的学术思想以心学为核心,强调心性与事功的结合,提出了“道即日用”和“道器不离”的哲学观念。他的学说对永嘉学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张九成的著作包括《横浦集》、《日新录》、《孟子传》等,其中《横浦集》是他的代表作。
后世影响:张九成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在心学方面的独到见解,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他的政治主张也体现了南宋士人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立场。
综上所述,张九成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其政治生涯也充满了波折和坚持。他的一生是对理想与现实抗争的生动写照,同时也是宋代理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