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城守纪-韩菼

作品简介

《江阴城守纪》是清朝韩菼编著的一本小册子,主要内容记录江阴城在清兵入关后自主抗清历史。书中除韩菼编写的《江阴城守纪》两卷外,还收录了许重熙《江阴守城记》、南园啸客《平吴事略》、戴田有《扬州城守纪略》三篇文章。内容都是江南百姓抗击清军的事件。韩菼撰。菼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人。清康熙间,殿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本书共六二面,分上、下两卷。书后附录三篇,首为许重熙「江阴守城记」一卷,同记一事,较为简约。重熙,江阴人,明祟祯时,以撰「五陵注略」等书,为诚意伯刘孔昭所纠。因系明人,口吻与「韩纪」有异。其馀两种「附录」,一为南园啸客「平吴事略」,一为戴田有「扬州城守纪略」。

作者简介

韩菼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状元,后成为翰林院修撰,并官至礼部尚书。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介绍:

早年经历

家世背景:韩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韩治曾任黄岩知县,父亲韩酚是个秀才。这样的家庭环境为他日后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识修养:韩菼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精通《五经》义疏,其文章或出自原本六经,或典雅超俗。他的学问深厚,不仅在当时受到赏识,也为后来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科举之路:虽然起初在童子试中因文章不合时俗而被斥黜,但最终在徐乾学的赏识下脱颖而出,连中会、殿两元。这显示了他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政治生涯

翰林起步:韩菼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状元及第后,进入翰林院担任修撰,并充任日讲起居注官。这一阶段,他开始了自己的官场生涯,并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官职晋升:他在康熙十四年出任顺天乡试主考官,之后逐步升迁至内阁学士等重要职位。这些职位的担任不仅证明了他的能力和学识,也使他得以参与更多国家大事。
编纂著作:韩菼主持编纂《孝经衍义》,并完成了自顺治皇帝起开始编纂却迟迟未能完书的任务。这不仅是他个人学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对当时学术界的重要贡献。
文学成就

文学作品:韩菼著有《有怀堂文集》二十八卷、《有怀堂诗集》、《春秋左传句解汇镌》六卷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
文风特点:他的文章清新文雅,被康熙帝称赞为“文章古雅、旷古少见”。这样的评价反映了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历史评价:乾隆帝对韩菼的评价极高,认为他开一代风气,足为艺林楷模。这种评价说明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
个人品质

正直敢言:韩菼以正直著称,即使在权势面前也不为利害祸福所动。这种品质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尤为难得。
忠于友情:他曾在“昆山三徐”被劾时仍与他们保持交往,并为他们辩解不实之罪。这表明了他重视友情,不畏强权的性格。
恬淡性情:韩菼性情恬淡,爱好山水。这样的性情使得他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保持了一份清醒和平和。
晚年生活

官职复职:在因病乞假回籍八年后,韩菼于康熙三十四年被召回京城,出任《一统志》总裁,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这说明他在晚年仍然受到朝廷的重用。
失宠原因:尽管韩菼在官场上有所成就,但他因教习庶吉士不勤而失宠于康熙帝。这可能是他晚年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去世追谥:韩菼最终卒于任上,乾隆十七年(1752年),追谥“文懿”。这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
总的来说,韩菼不仅在清代文学和政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他的个人品质和学术成就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尊敬。通过对他的全面了解,不仅能看到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还能从他身上汲取坚持真理、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

目录

●江阴城守纪序
●江阴城守纪卷上
●江阴城守纪卷下
●江阴守城记许重熙
●平吴事略
●扬州城守纪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