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外史-权衡

作品简介

又名 《庚申帝外史闻见录》或《庚申大事记》。二卷。明权衡撰。衡字以制,号葛溪,吉安 (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元末隐居彰德 (今河南安阳)黄华山,明洪武四年 (1371)后,寓居临江(今江西清江西南)。此书记载了元顺帝在位三十六年的历史,因顺帝生于庚申年 (1320),时称庚申帝,故名。书中关于元廷宫闱轶事,多为它书所不载;对元末农民起义的记叙尤详,并能给予比较公允的评价。虽然其中史实有考核不精处,但仍不失为研究元末历史的重要史料。版本较多,主要有 《宝颜堂秘籍》、《学海类编》、《学津讨原》、《海山仙馆丛书》和《豫章丛书》等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了任崇岳《庚申外史笺证》,即以 《豫章丛书》本为底本,校以 《学津讨原》本,可供参考。

作者简介

明代学者权衡,字以制,号葛溪,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物,出生于江西吉安。他在元末时期选择隐居生活,避乱于彰德府(今河南安阳)黄华山达二十八年之久,期间即便是元朝丞相太不花及军阀察罕帖木儿派人邀请,他也坚决不出仕。

到了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权衡已经六十多岁,应儿子的请求,他决定返回家乡。在回乡途中,权衡在海陵遇到了明朝大臣宋濂,并表达了自己打算寓居临江(今江西樟树市临江镇)的想法,之后他的行踪便不为人知了。

权衡以其学识和品行为人所称颂,宋濂评价他是“盖隐德硕学之士也”。他留下的重要著作是《庚申外史》,这是一部记载了元顺帝在位三十六年间历史的书籍,由于内容涉及不少宫闱秘闻及对元末农民起义的详细记录,且评价相对公允,成为研究元末历史不可或缺的史料之一。尽管书中某些史实可能有待考证,但它依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因此,权衡不仅是一位隐逸的学者,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的生活选择和学术贡献反映了元末明初部分知识分子远离政治纷扰、追求学问与道德完善的生活态度。

目录

●簡介
●卷上
●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