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古要论-曹昭

作品简介

文物鉴赏专著。三卷。明曹昭撰。成书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据明舒敏《格古要论序》称其为“吴下簪缨旧族,博雅好古”。此书共分十三论。上卷有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四论;中卷有古琴、古砚、珍奇、金铁四论;下卷有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五论。每论又各分为若干子目,如古琴论下又分断纹琴、伪断纹、唐宋琴、古琴色、古琴样等子目;古窑器论下又分柴窑、汝窑、官窑、黄董窑、哥哥窑、象窑、高丽窑、大食窑、古定窑、古磁窑、古建窑等子目。此书专述古今名玩器具之真伪优劣,是明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物鉴定学专著。编写方法为记事兼论述,从文物概述、作伪方法到真伪鉴别均有论述,还介绍了鉴别赏析的源流本末及典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该书的“真赝优劣之解,皆能剖析纤微,又谙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无不厘然。”使人读后对各种古物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和增长鉴赏的水平。是较好的一部文物鉴赏书籍,为后人所重视。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顺三年(1459年)间,经吉水人王佐增补校订,变更章次,易名为《新增格古要论》,共十三卷,仍为十三论。对墨迹和古碑法帖等部分增补最多。新增本比原著内容丰富,流传为广。

作者简介

曹昭是元末明初的文物鉴赏家和学者,以其在文物鉴定领域的贡献而著称。

曹昭,字明仲,生于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他的父亲曹真隐是一位博雅好古的人物,家中收藏了大量的法书、名画、彝鼎尊壶以及古琴、古砚等文物。曹昭自幼随父鉴赏古物,并悉心钻研,其鉴定精辟,对古铜器、书画、碑刻、法帖、古砚、古琴、陶瓷、漆器、织锦等各类文物都有深入的研究。

曹昭的主要成就是撰写了《格古要论》三卷,该书成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是存世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之一。在书中,他详细论述了各类文物的源流本末,剖析了真伪优劣,古今异同,共分为13类。《格古要论》对于后世的文物鉴赏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文物鉴赏家均甚重视此书。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经王佐增补为13卷,名为《新增格古要论》。

此外,曹昭的原著《格古要论》三卷本在明洪武二十年刻印,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并在明万历年间由周履靖选入《夷门广牍》丛书中。这些著作不仅反映了曹昭本人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文物鉴定和收藏的重视。

综上所述,曹昭的生平和成就,可以看出他在中国文物鉴定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研究和著作为后来的文物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方法。

目录

提要
格古要论原序
格古要论巻上
格古要论卷中
格古要论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