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宋李焘撰。五百二十卷。编年体北宋史。焘取北宋九朝史事,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著为此书。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的历史。自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四年(1177),分四次上进。淳熙十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并上《举要》六十八卷,《修换事目》十卷,《目录》五卷,共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凡实录、国史、会要、野史、家乘、墓志铭、行状等有关资料,无不广收博采。其中分注考异,详引他书,保存大量史料,既可考定《宋史》、《辽史》及现存文集、笔记传写之误,又可从中辑存佚文、佚书。原书世鲜传本,今本系清乾隆时《四库全书》馆臣由《永乐大典》中辑出,缺佚英宗治平四年四月至神宗熙宁三年三月、哲宗元祐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元符三年二月至十二月,以及徽宗、钦宗两朝史文。清辑写本藏于南北七阁,后因兵火,已有散失。嘉庆时,张月霄据阁本抄本印刷,称爱日精庐本。光绪时,浙江巡抚谭钟麟延杨莹、黄以周等以爱日精庐本为底本,校以文澜阁残本,多有是正,由浙江书局刊刻。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影印本。
作者简介
李焘是南宋时期的官员、史学家,以主持修史著称。作为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和成就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出生背景:李焘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他是唐宗室曹王之后,出生于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的一个显赫家族中。
教育经历:绍兴八年(1138年),李焘中进士,此后并未立即步入官场,而是选择在丹棱龙鹄山读书、讲学,直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方才赴任。
政治生涯
早期官职:李焘的政治生涯始于成都华阳县主簿的职位,尽管未就任,但他的学识和政治才能很快得到认可。
中期升迁:他历任州县官、实录院检讨官等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和历史编撰经验。后起知蔡州,迁潼川路转运判官,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
晚期成就:在宋孝宗朝,李焘仕至同修国史,主持修史工作最为长久,但终高、孝两朝,始终未能受到重用。
学术贡献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耗时四十年,仿照《资治通鉴》体例,网罗北宋九朝事迹,编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学术影响:他的学术工作不仅限于历史编撰,还涉足目录学、经学等领域,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活动
诗人身份:除了政治和学术成就,李焘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个人品质
爱国情怀:李焘年轻时即表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怀,愤金雠未报,这种情感也体现在他的学术和文学作品中。
学术追求: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的尊重,使他能够坚持四十年如一日地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展现了他坚定的学术追求和高度的责任感。
社会地位
官方认可:虽然在官场上未能获得更高的职位,但李焘在学术和文化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后世评价:李焘的学术成就和爱国精神,使他在后世享有较高的声誉,成为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不可绕过的重要人物。
影响与评价
学术贡献的评价: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被认为是继《资治通鉴》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巨著,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地位的评价:作为诗人和学者,李焘的作品和思想对宋代乃至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可以看到他不仅是南宋时期的重要官员和史学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文化人。他的生平和成就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学术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提要
李燾進續資治通鑑長編表
卷一 建隆元年(庚申,960)
卷二 建隆二年(辛酉,961)
卷三 建隆三年(壬戌,962)
卷四 乾德元年(癸亥,963)
卷五 乾德二年(甲子,964)
卷六 乾德三年(乙丑,965)
卷七 乾德四年(丙寅,966)
卷八 乾德五年(丁卯,967)
卷八十六 大中祥符九年(丙辰,1016)
卷九 開寶元年(戊辰,968)
卷十 開寶二年(己巳,969)
卷十一 開寶三年(庚午,970)
卷十二 開寶四年(辛巳,971)
卷十三 開寶五年(壬申,972)
卷十四 開寶六年(癸酉,973)
卷十五 開寶七年(甲戌,974)
卷十六 開寶八年(乙亥,974)
卷十七 開寶九年(丙子,976)
卷十八 太平興國二年(丁丑,977)
卷十九 太平興國三年(戊寅,978)
卷二十 太平興國四年(己卯,979)
卷二十一 太平興國五年(庚辰,980)
卷二十二 太平興國六年(辛巳,981)
卷二十三 太平興國七年(壬午,982)
卷二十四 太平興國八年(癸未,983)
卷二十五 雍熙元年(甲申,984)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