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音注-胡三省

作品简介

注释书。又名《新注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注》,又俗称为《胡注通鉴》。是盛行于世的《通鉴》最好注本。因注文列于《通鉴》正文之下,故亦有二百九十四卷。宋末元初胡三省撰。书成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卷首有自序,述成书经历。是书重考证,凡《通鉴》所及历代典章名物制度,如赋税、职官、舆服、天文、历法、乐律、刑法变迁、少数民族来历,乃至草木虫鱼名状等,无不考释周详。所释地理沿革,尤以精审见称。训释字词重在音义,兼有校勘断句。对原文史实,补其未详,正其疏误。凡史实与前后事有关涉,必注明事见几卷几年,或注明为某事张本,以便融会通观。注文征引广博,且标明书目,不少佚书文字,得以辑录,大批有用史料赖以传世。是书征摭既广,篇制宏巨,不免偶有疏漏。明严衍《通鉴补正略》,清顾炎武《日知录》,陈景云《通鉴胡注举正》,对胡注皆有订正。是书以元兴文署刻本为最好。今中华书局标点本20册,乃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注本标点排印,甚便阅读。

作者简介

胡三省(1230年5月15日—1302年2月21日),原名满孙,字身之,又字景参,号梅涧,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与注释家,出生于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他是宋元时期浙东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对《资治通鉴》的深入研究和注释工作而闻名。

胡三省自幼好学,尤其在其父亲胡钥的影响下,对《资治通鉴》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后,虽然担任过如吉州泰和尉、慈溪县尉、扬州江都丞、寿春府学教授、江陵知县等职务,但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对《资治通鉴》的研究与注解。在咸淳年间,他开始着手编写《资治通鉴广注》,并因此广泛搜集不同版本的《通鉴》以及向专家求教。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完成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这部著作不仅注重文字的音义解释,还包含了详尽的历史考证,对《资治通鉴》中的历代典章制度、名物、地理沿革等进行了周密的考释。胡三省的注释工作极为严谨,他补充原文未详之处,纠正错误,并通过标注史实之间的关联,使得读者能够融会贯通地理解历史事件。他的注释广征博引,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对于后世研究《资治通鉴》及其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具有极高的价值。

尽管胡三省在元朝建立后有机会出仕,但他选择拒绝,坚守遗民立场,不仕新朝,专心致志于学问,体现了传统士大夫的气节。除《资治通鉴音注》外,他还著有《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及《竹素园稿》等作品,对后世的学术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一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