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现代通讯报告集。邹韬奋著。本书分初集、二集、三集,分别于1934年6月、9月和1935年6月由生活出版社出版。1933年,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鲁迅和蔡元培等人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被选为执行委员。同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的负责人之一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邹韬奋也被列入“黑名单”,被迫于7月14日流亡欧洲进行考察,先后到过意、法等国,后住伦敦,研读政治和马克思主义;次年2月,又去比、荷、德诸国考察,7月从伦敦回到莫斯科。这3部作品就是作者根据自己考察学习的见闻写成。初集记述作者离开祖国后,在旅途中和到达意、法、英等国后的见闻,其中关于英国情况的报道占大部分。在离开祖国的半年中,作者在英国考察就占去了4个月的时间。在考察中,作者特别注意华侨在国外的命运,深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民族的“贱视”,同时也感到英帝国已经走向没落。第二集和第三集主要报道德国和苏联的情况。其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作者考察的重点。他看到德国希特勒纳粹政府统治下的失业和种族歧视特别严重,深感欧洲“列强”国家,“一方面是少数人的穷奢极欲,生活异常阔绰;一方面是少数人的日趋贫困,在饥饿线上滚!”而苏联在完成农业“集体化”后,正在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方面都出现生气勃勃的现象。对苏联现实中的缺点,如官僚主义、工作效率低等,他也严正指出,但确信他们的目的“是要造成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作者通过考察,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崭新的社会主义苏联进行对比,注意让事实说话,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评论。作品文笔朴实、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他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祖籍是江西余江。他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著名的记者、出版家和翻译家。
邹韬奋在求学期间就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和爱国活动。1919年,他参与了五四运动,并在此后的几年里担任了多个学生组织的负责人。192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邹韬奋进入上海《申报》工作,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1926年,他与胡愈之等人共同创办了《生活》周刊,该刊物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他还曾担任过《东方杂志》的主编。
除了新闻工作,邹韬奋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他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如教育、卫生、扶贫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邹韬奋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他曾担任全国救国联合会的秘书长,并参与组织了许多抗日活动。1938年,他赴香港创办了《救亡日报》,继续为抗战事业贡献力量。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邹韬奋被日军逮捕。在狱中,他坚持写作,翻译了《资本论》等著作。1944年,因病重获释出狱。同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病逝,享年49岁。
邹韬奋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敬仰和怀念。
目录
初集
弁言
一 开端
二 前尘影事
三 以往和现在
四 首途
五 到香港以前
六 到香港以后
七 在船上的《生活》同志
八 到新加坡
九 侨胞的愤慨
一〇 船上的民族意识
一一 到哥伦坡
一二 惊涛骇浪后
一三 海上零拾
一四 月下中流
一五 海程结束
一六 威尼司
一七 佛罗伦司
一八 表面和里面
一九 离意大利后的杂感
二〇 世界公园的瑞士
二一 出了世界公园
二二 巴黎的特征
二三 性的关系的解放
二四 瑕瑜互见的法国
二五 操纵于资产集团的巴黎报界
二六 再谈巴黎报界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