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文字-张参

作品简介

字书。唐张参撰。3卷。书成于唐大历11年(公元776年)。该书收集经典中的疑文互体,并参考许慎《说文解字》、吕忱《字林》、蔡邕《石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等,刊正谬失,辨其异同,相承隶省,引而伸之,共收3235字,依偏旁分160部,以类相从。书中每字之下标有反切,多本陆德明《经典释文》,以正音读。张参于该书自序中批评了当时“务于取人之急,许以所习为通,人苟趋便,不求当否”的弊病,明确提出“字失六书犹为小事,五经本文荡而无守”的字学观点,从而阐明《五经文字》之编纂“为经而不为字”的宗旨。故“自非经典文义之所在,虽切于时,略不集录。”所收字不合常体者,则写明出处,以为证据。如“樝,侧加反,又作祖,见《礼记》。”“桃,桃,上《说文》,下《石经》”。《五经文字》刻于长安太学孔庙壁。太和(827-835)间,齐暤、韦公肃等改用木版,选择擅长书法的人缮写后悬在堂上,后又改为石刻,至北周时雕印成书。现在流行的有与《九经字样》同函的扬州马氏丛书楼刻本。

作者简介

张参是唐代的一位学者,担任过国子司业的职务,并在文字学方面有所贡献。

张参生活在唐代宗时期(762-779年),他在开元天宝年间举明经,之后在大历初期成为国子监的官员,最终担任了国子司业这一重要职位。他博通经史,尤其在字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张参著有《唐广韵》五卷,但遗憾的是这部作品今天已经失传。

值得一提的是,张参还负责校勘五经的文字,这项工作被记录在太学讲论堂东西厢墙壁上。他的目的是解决经典传受过程中出现的文字识读问题。在校定文字时,他采用了多种依据和方法:《说文解字》、《字林》、汉《熹平石经》以及《经典释文》,力求使文字的形态和读音准确无误。他的工作成果共收录了三千二百三十五个字,按照偏旁部首分为一百六十部。

综上所述,张参不仅在学术上有显著成就,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理解古代文献和维护汉字的纯正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提要
五经文字序例
五经文字卷上
五经文字卷中
五经文字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