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前-李劼人

作品简介

李劼人著。作于1936年。以四川成都为背景,写辛丑条约至辛亥革命前夜的社会变化。作品通过成都一个半官半商家庭内外的矛盾纠葛,着重写一群知识分子在维新浪潮中的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成都闹起了红灯教的反清活动,不久被清政府镇压。在官府任职的郝达三的儿子郝又三和他的朋友们组织了鼓吹维新思想的文明合作社。在这个社里,苏星煜对清政府镇压红灯教首领深为不满,积极提倡办新学。在他的影响下,郝达三办起了广智小学。这时在日本留学时参加了同盟会的尤铁民接受孙中山的委派,回国积极向郝宣传革命思想,但郝对革命顾虑重重。不久,革命党准备暴动的消息走漏,官府要在全城大逮捕,搞得人心惶惶,终因军界、学界多方活动而未能动手。作品着力刻画三个不同知识分子的典型:郝又三是维新组织中的保守派,他奉行既不革命也不反动的中庸哲学。苏星煜是改良派,他怀着救国抱负,在日本接受维新派的改良主义思想,一心想到北京做议员,当官享福。尤铁民是激进派,他高叫流血、革命,但对革命以后建立怎样的社会毫无所知。作品通过在维新运动和反清浪潮中这些知识分子对革命的不同态度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作者简介

李劼人(1891年6月20日—1962年12月24日),原名李家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大师、法国文学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及实业家。他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北黄陂,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极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李劼人在中学时代就广泛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展现出讲故事的天赋。

1912年,他发表了处女作《游园会》,标志着其文学生涯的开端。1919年,李劼人赴法国留学,这段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文化视野,并促使他后来翻译了许多法国文学作品。归国后,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还积极投身社会活动与实业,曾任成都市副市长,参与文教和城市建设工作。

李劼人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其中《死水微澜》尤其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与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等并列的现代中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因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描绘、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四川风情)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有学者将其与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相比较,指出其中的主人公邓幺姑体现了中国特定时代的女性形象与文化特色。

除长篇小说外,李劼人还创作了众多短篇小说,并发表了数百万字的著译作品,对中国的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李劼人去世后,他的家人按照其遗愿将其毕生收藏的图书、字画等捐赠给了国家,进一步证明了他对文化的热爱和奉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