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邓拓

作品简介

杂文集。作者马南邨(邓拓)。作者在1961年至1962年应《北京晚报》之约,开设了杂文专栏——《燕山夜话》。作者说:“燕山,是北京的一条山脉;夜话,是夜晚谈心的意思。”邓拓先后共发表了近150篇杂文,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伦理、文学、艺术,以及工、农、医、史、地等等,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十年动乱中,《燕山夜话》被诬为“大毒草”,作者被迫害致死。1979年,北京出版社再版此书,由邓拓夫人丁一岚写了前言,补充了1963年编印时未收入的《陈绛和王耿的案件》、《鸽子就叫鸽子》、《今年的春节》3篇文章。知识性强,内容博杂。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被人称之为“小百科全书”。所收杂文针对性强,面对现实,评论时政。如《事事关心》,启发人们,“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爱护劳动力的学说》针对“大跃进”的狂热指出“爱护劳动力是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的重大措施之一”,对头脑发热、好大喜功,无视群众疾苦的人进行了有力的针砭。《说大话的故事》讽刺了说大话、吹牛皮的空谈家。《一个鸡蛋的家当》影射了当时不从实际出发,以空想代替现实的主观主义者。此集杂文,绝大部分在一千字以内,深入浅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平易近人。美中不足是,有些文章纯客观谈知识,类似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杂文家、政论家、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拥有多个笔名,包括邓云特、殷洲、狄曼公、卜无忌、于遂安、马南邨、向阳生等。

邓拓在青年时期便积极参与进步活动,1928年与友人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1929年,他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一高中后,进入上海光华大学就读。1930年冬天,邓拓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并最终出狱。他的学术贡献包括在1937年出版的史学专著《中国救荒史》,以及在1945年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邓拓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总编辑,以及《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期间撰写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文章,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影响了一代读者。他还担任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并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然而,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邓拓成为批判的目标之一,最终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自尽。直到1979年2月,他才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邓拓的一生,是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反映了他们在政治风浪中的挣扎与抉择。

目录

不单是为了纪念
两点说明
生命的三分之一
不怕天
欢迎“杂家”
变三不知为三知
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
贾岛的创作态度
三分诗七分读
杨大眼的耳读法
不要秘诀的秘诀
少少许胜多多许
从三到万
大胆练习写字
“一无所有”的“艺术”
“初生之犊不怕虎”
珍爱幼小的心灵
说志气
交友待客之道
评《三十三镇神头图》
爱护劳动力的学说
宇宙航行的最古传说
粮食能长在树上吗?
植物中的钢铁
烂柯山故事新解
起死回生
堵塞不如开导
一个鸡蛋的家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