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现代长篇小说。洪灵菲著。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4月初版。收作者《自叙》和《自诗》各1篇。小说描写大革命时期一群青年革命者的斗争活动和爱情生活。主人公沈之菲是M党党部的重要人员。M党发生内讧,旧势力大举抓捕激进的新派人物,沈之菲带着女友黄曼曼仓皇逃到T村斋寺附近的一间藏棺古屋,并在危亡之际结为生死伴侣。不久,他们双双来到H港,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被密探发现而被捕。在狱中,他们受尽折磨,但牢记中山先生的教导,坚贞不屈。两天后他们被驱逐出境,押送回S埠。沈之菲与黄曼曼约定在最短的时间里逃往海外,但却受到了家庭的阻挠。父亲不允许他“牺牲家庭去革命”,前来约他的黄曼曼则遭到他父亲的粗暴阻挡。沈之菲不得不只身外出流亡。他先到新加坡,因生活无着,前途无望而转道暹逻,但那里的环境十分险恶,到处逮捕进步人士,沈之菲无所作为,过了十几天流浪生活。革命的愿望终于驱使他回到故国,但国内正值革命低潮。沈之菲只好回到故乡。不断的挫折和死水一般的生活使他徘徊在沉沦与革命的十字路口,父亲的讽刺又使他感到非常苦闷和气愤。这时,黄曼曼从北京来信,诉说了思念之情,并鼓励他继续奋斗,沈之菲热血沸腾,决心“为着人类寻求永远的光明”,踏上新的“流亡的征途”。作品描写了主人公在流亡生涯中遭受的苦难,赞扬了革命者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作品格调高昂,富有斗争气息,但描写不够细腻。
作者简介
洪灵菲(1902年—1934年),原名洪伦修,字子常、素佛,广东潮安(今潮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革命家,同时也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展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洪灵菲曾使用多个笔名,包括林曼青、林荫南、李铁郎等。
1922年,洪灵菲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期间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在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工作,并担任《海外周刊》编辑。大革命失败后,洪灵菲被迫流亡至新加坡、泰国等地。1927年底,他返回上海,积极参与文学和革命活动,组织成立了革命文学团体“我们社”,并主编《我们》月刊,推广革命文学。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洪灵菲当选为常务委员,成为“左联七常委”之一,对推动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文学创作紧密联系革命实践,代表作品如《流亡》、《前线》、《转变》等,合称为“流亡三部曲”,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革命时期工农群众的觉醒与斗争,展现了小资产阶级和工农群众的思想变化,对当时的青年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不幸的是,1933年,洪灵菲因叛徒告密被捕,次年(1934年)夏,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年仅32岁。他的牺牲是中国现代文学和革命运动的重大损失。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和革命烈士,他的家乡潮州有故居“亦瑞居”作为纪念场所,并在附近设立了红棉公园,以此缅怀洪灵菲及同时期的南粤“左联”文学青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