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长篇小说。张资平著。1931年现代书局出版。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家乡在岭南,高祖父在前清开绸缎庄发了财,但到祖父、父亲这两代家道中落。父亲为谋生曾到过南洋,但回家为祖父奔丧连丧葬费都不够匆中一贫如洗,父亲只得开一蒙塾,“我”也跟在父亲身边读书。17岁时,父亲打听到省城官费的测绘学堂开始招考,于是东筹西借了二十块大洋,送“我”去省城考试,“我”为能在省城学校念书兴奋异常。但在复试时,“我”被一篇史论难倒,名落孙山,怀着沮丧的心情回乡,在一个初级师范学校混了两个多月。后来又去参加清华学校的考试,并取得了复试的资格,但因家中久不寄钱,只得替人代考,最后决定安心在高等巡警学堂学习。当时许多有为青年积极献身革命,而“我”则为保持世家的门面,仍醉心于科举考试。自从顶替别人考试之后,便知道人立足于世应准备几个假面,从此“我”的精神开始向病态方向发展,不仅对蓬勃发展的革命高潮漠不关心,还仍在自己个人的小天地里怨天尤人,真象一颗没有轨道的暗星,完全无目的地在天空中乱碰乱撞,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部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在大革命动荡年月里,仍一心只求自身荣华而远离时代的青年形象,然而在那样动荡的岁月里,他的理想又不可能实现,因而成为社会的多余人,整天愁眉苦脸,找不到出路,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小说采用第一称手法,富有抒情性,写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
作者简介
张资平,原名张秉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生涯始于1913年,并在1920年发表了小说《约檀河之水》。张资平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长篇小说《冲积期的化石》上,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还体现在他的数十部中长篇现代言情小说中。以下是关于张资平的相关介绍:
个人背景:张资平出生于1893年5月24日,广东梅州人,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他的家庭原是一个破落的世家,这样的背景可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深刻的社会感受。
文学活动:1921年,张资平参与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他文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创造社是当时中国文学界的一个进步团体,致力于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创新。在创造社的影响下,张资平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现代倾向。
代表作品:张资平的代表作品有《紫云》、《爱的焦点》、《雪的除夕》等。这些作品以其清新流畅的笔调和甜熟柔婉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特别是《冲积期的化石》,它不仅是形式上的突破,更是内容上的深度探索,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职业经历:除了作家身份,张资平还曾在教育界担任职务,如被聘为武昌师范大学教授。1953年,他还进入振民补习学校担任代课教师,这显示了他多方面的才华和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总的来说,张资平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还是一位教育者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生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张资平的文学道路和作品特色,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价值。对于热爱文学的读者而言,张资平的作品无疑是探索中国现代文学宝库的一扇重要窗口。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