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二卷。是对《金刚经》的疏释与赞颂。本书受到唐道氤《金刚经宣演》的影响,但并不拘泥于道氤的观点,而是有所发展。共分五门:(1)“叙教兴由”,谓佛说此经,为令众生拔苦得乐,悟二谛,得无住涅槃。(2)“显宗趣”,谓宗有三:实相、观照、文字;趣有四:教、理、行、果。(3)“言威力”,谓此经有十大威力。(4)“明经所被”,谓此经对五性一切众生有效。(5)“赞经本文”,即引经正文,逐段赞述。昙旷是法相宗僧人,故释义多受唯识思想影响。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作者简介
昙旷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出生于河西建康(今位于甘肃张掖、酒泉之间),在佛教研究和传播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他早年出家后,专注于学习《唯识论》和《俱舍论》等佛教经典。随后,他前往长安(今陕西西安)的西明寺深造,师从道氤法师,进一步钻研《金刚般若经》与《大乘起信论》等重要佛典。
学成之后,昙旷返回河西地区弘扬佛法,他的足迹遍布多地,包括在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凉州(今甘肃武威)、甘州等地,期间撰写了多部佛学著作,如《金刚般若经旨赞》、《大乘起信论广释》、《大乘起信论略述》等。至迟在宝应二年(763年),他到达敦煌,继续进行教学和著述工作,完成了《大乘入道次第开决》、《大乘百法明门论义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等重要文献。
昙旷的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大乘佛教的研究方面。他的部分著作在近代于敦煌被发现,并被收录于大正藏的古逸部。晚年时,他还口述了《大乘二十二问》,以回应吐蕃赞普关于大乘佛教的疑问,显示了他在当时跨文化的佛教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昙旷的具体生卒年份不详,但其活动主要集中在8世纪中后期,是唐代佛教思想传播与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