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君-杨振声

作品简介

中篇小说。杨振声著。1925 年由现代社出版。小说描写青年学生玉君与同学杜平夫相恋。玉君的父母不顾玉君心中已有所爱,硬要将她嫁给军阀师长的儿子做续弦,逼得玉君跳海自杀(后遇救脱险)。杜平夫出国留学时,委托林一存多方照顾玉君。林一存为成全玉君与杜平夫的爱情,割舍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玉君有过的青梅竹马之恋,并严格压抑着自己时时泛起的对玉君的爱。但留学归来的杜平夫却对林一存与玉君之间的纯洁关系,乱加猜疑,妒火烧心,显得虚伪、狭隘、卑琐。小说揭露了家族制度与包办婚姻的弊害,控诉了礼教吃人的残酷性,针砭与否定了以新派面目出现而实则浸透了传统道德的虚伪人格,肯定了道德自我完善的处世态度。作品充满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积极意义。杨振声主张艺术“要忠于主观”,“把天然艺术化”(《玉君·自序》),《玉君》就是这一创作思想的产物。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评论说: “他先决定了‘想把天然艺术化’,唯一的方法是‘说假话’, ‘说假话的才是小说家’。于是依照了这定律,并且博采众议,将《玉君》创造出来了,然而这是一定的:不过一个傀儡,她的降生也就是死亡。我们此后也不再见这位作家的创作。”

作者简介

杨振声(1890年11月24日—1956年),字今甫,也曾用笔名希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水城镇的一个地主家庭。他在少年时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爱国氛围和渔民生活的影响,这些经历后来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1915年,杨振声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期间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并在1918年参与创办了《新潮》杂志,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年毕业后,他曾留学英国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教育心理学,深受蔡元培“学术救国、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1930年至1932年间,杨振声担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前身)的首任校长,期间他强调大学应承担创造新知、服务社会、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具有智识及生产能力人才的责任。他还参与了中小学教科书的编选工作,并与沈从文共同主编《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为新文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振声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渔家》、《贞女》、《玉君》等,这些作品让他在现代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特别是在国立青岛大学的任职期间,对当时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九三学社的社员,杨振声的一生跨越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历史阶段,他的生涯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对教育文化的执着追求。杨振声于1956年去世,但他的教育思想和文学成就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