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故人-庐隐

作品简介

中篇小说。庐隐著。初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14卷第10、12号。初收于1925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版小说集《海滨故人》,是作者的代表作。作品描写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等五个女青年曾在海边相聚欢乐,后来当她们旧地重游,露沙已经远去,彼此离情悠悠,空自叹息。她们苦苦地探索人生,提出了“人生到底作什么”的问题,深感社会的恶浊,人生的干枯,人心的险恶。全篇充满感伤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女知识青年在旧社会所受的压迫,同时也反映了她们思想上的软弱性。正如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所指出的:她们“几乎全是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在那里苦闷徘徊、或是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在狂叫着‘自我发展’,然而他们的脆弱的心灵却又动辄多所顾忌。”其中露沙的原型是作者自己,借此,作者尽情披露了自己的心踪,作品文笔美丽,感情热烈,写得亲切自然,但结构欠严谨。茅盾认为: “在反映了当时苦闷彷徨的站在哀乐主义边缘上的青年心理这一点看来, 《海滨故人》及其姐妹篇是应该给与较高的评价的。”

作者简介

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女性意识著称。

庐隐,原名黄淑仪,1898年5月4日出生于福建福州闽侯县。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6岁时父亲病逝,随后与母亲移居北京,生活在舅舅家中。这段寄人篱下的经历对她敏感的性格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尽管如此,庐隐并没有放弃自我,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成为了五四时期文坛上的一位杰出女性。

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庐隐展现了“五四”时期新女性的形象,她的作品流露出的“脆弱、易感、多愁”等特质,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她与冰心、林徽因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庐隐的文学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化冲突。她的才华和勇气使她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遗憾的是,庐隐的一生并不幸福,她在36岁时便英年早逝,但她的作品和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