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记-欧阳修

作品简介

欧阳修撰。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和《牡丹记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写天下牡丹不能与洛阳牡丹相敌,洛阳牡丹花果为天下第一,驳斥洛阳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阳居九州之中、得中气之和的说法,并记20多种特著之花名。《花释名第二》,详记牡丹各种品种的得名之由来,花色之特点,尤见名贵品种的产生是人们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指出牡丹不载于文字,文人吟咏篇什不多。《风俗记第三》,记叙洛阳人爱花赏花之习俗和向朝廷贡花之事,并对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等方法,详加说明,反映出当时园艺栽培之技术。《牡丹记跋尾》则叙蔡君谟书此“记”于石的经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言不繁,说事明晰。知识性很强,文风也朴实自然。在结构和行文上对陆游《天彭牡丹谱》有影响。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在政治上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重要职位,积极参与朝政改革,曾赞助庆历新政,并在文学教育方面大力提携后进,对曾巩、王安石、苏氏父子等人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在学术方面,欧阳修主持编撰了《新唐书》,并且独自完成了《新五代史》,这两部历史著作都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文献。他还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作品集,诗词文赋造诣极高,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与理论贡献堪称一流。

欧阳修去世后,因其一生功绩,被追赠太师、封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目录

花品叙第一
花释名第二
风俗记第三
附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