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录-段安节

作品简介

又名《琵琶录》。笔记。一卷。唐段安节撰。安节临淄邹平(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及字号不详。段成式子,温庭筠之婿。乾宁中为国子司业,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通晓音律,能自度曲(《新唐书·段成式传)》。为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而作是书。约成于唐末。录有乐部九则,歌舞、俳优三则,乐器十三则,乐曲十一则,傀儡戏一则。举凡唐代乐部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乐曲、舞蹈、乐器之源流及艺伎小传均有记载。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亡,但对唐代燕乐研究,弥足珍贵。有《有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郛》本,《古今说海》本等。今被收入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作者简介

段安节是唐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出身于名门望族。

段安节生于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是唐代宰相段文昌的孙子,太常少卿段成式的儿子。他与著名诗人温庭筠有姻亲关系,官至朝仪大夫,守国子司业。段安节不仅善于音律,还能自创曲调,对乐府诗的创作方法和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此外,段安节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音乐理论著作中。他撰写了《乐府杂录》,在书的序言中,他提到了自己编写这部著作的目的,包括“吁天降神”、“移风易俗”和“重翻曲调”。这些内容表明他对音乐的社会作用和文化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作为唐初名将段志玄的后裔,段安节不仅是音乐理论家,也是一位继承了家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者。

目录

提要
原序
乐府杂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