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笔记-苏轼

作品简介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苏轼撰。仇池山在成州以南, 《世说新语》云山中有地穴通小有洞山,苏轼《双石引》云: “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书名即源于此。二卷,有《类说》本、明赵开美刻本、涵芬楼辑刻《宋人小说》本等。本书体例与《东坡志林》相近,为宋人裒聚苏轼随笔文字而成,非苏轼自编。今本一百三十八则,与《东坡志林》重见者多达三十七则,其他尚有一部分别见于《东坡题跋》中。当因苏轼笔札散在人间,数量极多,编纂者各就所见编纂成书,故多有重复之篇。本书内容,或记生平经历见闻,或议论古今诗文得失及辞章所出,或记奇物异卉,或论经史朝制,间杂神异、谐谑故事,所涉较为广泛。这些均与《东坡志林》相似,故不赘述。由于今存本已经曾慥收入《类说》时作了文字上的删削,故有些篇章似不够完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人常称其为苏东坡或苏仙。他是中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的知名美食家与水利专家。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河北栾城。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成就卓著,诗、文、词、书、画五艺皆工,他的诗词题材广泛,风格独特,诗风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词作上,与辛弃疾齐名,合称“苏辛”;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共同引领了宋代古文运动,并同列“唐宋八大家”。

苏轼在书法上以行书、楷书见长,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在绘画理论上主张“神似”,推崇“士人画”的理念。

此外,苏轼在政治生涯中几经波折,多次被贬谪流放,但仍积极投入到地方治理工作中,尤其是在任杭州知州期间,成功疏浚西湖,修建了苏堤,表现出卓越的治水才能。

苏轼的人生哲学豁达开朗,其人格魅力和作品深受后人敬仰和喜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目录

简介

卷上
卷下
夏敬观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