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唐代志怪小说集。1卷。钟簵(今本署钟辂)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钟簵《前定录》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著录:“唐崇文馆校书钟簵撰,凡二十二事,别本又有续录二十四事。”钟簵生平不详,仅知是唐文宗大和时人。现存版本主要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唐人说荟》本、《学津讨原》本等。《旧小说》选收有《前定录》14则。书中有钟簵自序,说明写作目的是宣扬人的寿命长短,富贵得失甚至饮啄食料都已前定,任何个人努力都是徒劳,暗寓劝戒之意。全书记命由前定的故事23则,情节公式化,也不注意刻画人物,一般总是说某人经术士或鬼神预言未来,至期一一应验,事多牵强。通行本还附有《续前定录》1卷共24条,或不署撰者,或一并归于钟簵名下。观其中分“唐明皇”与“唐玄宗”为两条,“柳宗元”条又全引《龙城录》,显然是杂采众书,随手补入,不会是钟簵所作。
作者简介
钟辂,唐代文人,生活在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曾官至崇文馆校书郎。他著有一部名为《前定录》的志怪小说集,该书共收录了23则故事,内容多涉及宿命论,表达了一种认为人的命运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注定的观点。这些故事通过术士或鬼神预言人物的未来,并展示这些预言最终应验的情节,虽然情节较为公式化且不太注重人物刻画,但含有劝诫意义,反映了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来警示世人,让那些急于钻营之人能够自我反省。
钟辂的《前定录》在文学史上属于志怪小说类别,它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命运、道德及宇宙秩序的思考。此书现有多个版本流传,包括《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等。另外,还有一部名为《续前定录》的作品,通常也被归于钟辂名下,尽管其真实作者身份存在争议,该书同样收录了24则故事,风格与《前定录》相近。
钟辂的生平细节留存不多,除了《前定录》及其续作外,他还留下了一篇收录于《全唐文》的文章和一首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歌,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多方面贡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