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茅盾

作品简介

茅盾的第一篇短篇小说,1928年2月完成,最初发表于同年4月,《东方杂志》25卷8号,署名茅盾。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29年7月出版的《野蔷薇》、天马书店1933年4月出版的《茅盾自选集》,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叙述父亲已死、且小有财产的青年君实要亲自“创造”一个半新半旧——继承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而又是解放了的女子——的理想夫人。但两年后,君实创造结束之日,也是他理想失败之时,夫人不辞而别。这是一篇通过谈妇女解放来谈中国社会解放的作品,证明了中庸之道的失败。说明被解放了的思想是束缚不住的,它将冲破一切阻拦,勇往直前。表明了革命虽失败,并且还会失败,但最后终于要胜利的信念。《创造》标志着写《幻灭》以后,茅盾第一次思想上的变化。在艺术上,茅盾构想用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来试写小说:两个人物,在一个早晨,在一间房子里发生的矛盾。

作者简介

茅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化活动家,其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1981年3月27日逝世。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还是一位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的文学作品以深刻的现实主义风格著称,尤其是在描写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方面的作品,如**《子夜》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抗日战争期间,茅盾积极参与文化抗战,辗转于长沙、广州、香港、桂林等地,编辑左翼文化刊物,成为中共外围的文化人士。他的作品和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为中国的抗战文化工作做出了贡献。

茅盾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他的生前得到了广泛认可,而且在他逝世后,他的作品仍然被不断地研究和讨论。他的文学道路被描述为广阔而深邃的现实主义道路,他的文学主张和人生态度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茅盾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产生着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