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短篇小说。王鲁彦 著。初收于192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版《柚子》。作品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写乡间的冥婚习俗。主人公菊英七八岁时病死。十年后,她的母亲却又郑重其事地将她嫁给一个早已死去的男孩子。作品着重描写菊英的母亲为女儿找婆家的虔诚、送亲的热闹景象和菊英病死的经过,从而揭示这种迷信风俗的可悲。这种习俗几近儿戏,但农民们做得那样虔诚认真。愈是做得虔诚,愈显得他们迷信和愚昧。作品的特点是外热内冷,表面的热闹不仅反映了作者作为旁观者的冷笑,而且反衬了菊英的母亲失去女儿的凄凉和悲哀。本篇是中国二十年代乡土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对于乡俗的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作者简介
鲁彦,原名王衡,笔名有鲁彦、愚公、王鲁彦、返轩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翻译家。他出生于1901年,浙江镇海人,是“乡土文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鲁彦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浙东农村生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他的小说深刻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矛盾和农民的苦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代表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河边》、《野火》等,以及长篇小说《愤怒的乡村》等。这些作品以其朴素而深沉的笔触,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除了文学创作,鲁彦还致力于翻译工作,译有果戈里的《巡按使》,以及与他人合译的高尔基的《母亲》等作品,对介绍外国文学到中国做出了贡献。
鲁彦的文学成就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小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使其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