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顾炎武去世后,所撰《日知录》三十二卷即由弟子潘耒整理刊刻于闽。而《日知录之馀》四卷,溢出于《日知录》之外,流传甚稀,学界罕见。当是潘耒整理顾炎武遗稿,刊刻日知录后,没有收录的残存稿件,有好事者不忍心其泯灭,遂收拾遗存,编成四卷,行之于世。内容涉及书法、历代禁止之事、徙民、国史律令等方面,虽大多抄录史传各书编辑而成,然广博该洽,识见高妙,体现了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是研究顾炎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作者简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被誉为清学的“开山始祖”。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后因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而改名为炎武,字宁人。他还有别名继坤、圭年,自署蒋山佣。顾炎武于1613年7月15日出生在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家族有着显赫的历史,其高祖、曾祖、祖父都被载入《明史·列传》。
顾炎武一生辗转多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经学、史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他提倡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反对空谈心性,主张实用主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其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称他为亭林先生。
此外,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他们三人被公认为清初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顾炎武被批准从祀文庙,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是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表明他在学术和教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的来说,顾炎武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思想和著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
目录
●邹福保序
原序
叙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