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目录著作。晁公武撰。宋孝宗淳熙年间,门人杜鹏举在蜀刻4卷本。此后门人姚应绩重新编定20卷,亦在蜀刊刻。淳祐九年,游钧在衢州重刻20卷本,是为衢本。次年,黎安朝延赵希弁在袁州重刻4卷本,赵希弁据自己藏书写成《读书附志》1卷,录衢州本姚应绩增加的一些书编为《读书后志》2卷,又另撰《考异》,一并刊行,是为袁本。衢本、袁本自宋代刊刻后,久已绝迹,仅赖抄本流传。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海宁陈师曾得袁本不全抄本,刻为袖珍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汪士钟得瞿中溶的旧钞衢本,请李富孙详校刊行。清末王先谦又据陈师曾所刻袁本,与衢本对勘,整理成新的衢本。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图书时,发现宋淳熙刻袁州真本,1931至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收入《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3编。晁公武(约1105—1180),字子止,中国宋代澶州清丰(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世居京师昭德坊,故世称昭德先生。本书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每部有总论,即大序,每类有小序。小序末标明,均编入每类第1部书的提要之内。提要的形式和内容,大体仿《崇文总目》,而偏重于考证。在每书之下,或述作者略历,或论书之要旨,或辨明学派渊源,或胪举不同学说,并加考订,为后世了解宋代及宋代以前的古籍,提供了依据。本书不仅是宋代有名的提要目录,也是中国第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目录。
作者简介
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官至吏部侍郎。
晁公武生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靖康末年为避乱入蜀。他在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中进士,此后曾在四川担任转运使井度的从官,并因其才干而受到赏识。在绍兴年间,他先后担任监察御史、知恭州、荥州、合州等地的官职,并最终迁至四川安抚制置使、兴元府知府、成都知府等重要职位。乾道七年(1171年)回到京师,担任临安府少尹,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此外,晁公武对文献目录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卓越的成就。他的《郡斋读书志》是现存最古老的私家目录和提要目录,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大量的书籍信息,还包括了晁公武对书籍的评价和解读,是研究宋代以及更早时期文献的重要资料。
总的来说,晁公武的生平和成就体现了宋代文人官员的学术素养和对文化传承的贡献,他的著述成果至今仍被学者们所重视。
目录
原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缺)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