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初晴,亦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肃山人。康熙时以诸生荐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旋即假归,以病不复出。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着有《古文尚书冤词》、《四书改错》、《春秋毛氏传》、《竟山乐录》、《仲氏易》、《西河诗话》等,后人辑为《西河全集》。是书前答门人李塨问南北郊分祀,以及问有禘无祫之说,末附艾堂问。其自注曰:同郡学人集于艾堂所问,此则专论禘祫者也。奇龄之说多有发前儒之所未发,如谓大禘与吉禘不相蒙,又言大禘吉禘时祭必合祭,故称祫。其说解既有补于经文,于《礼》家之采择亦是可为资。然其解间有欠精处,如南郊、北郊以冬、夏至分祀之说,见之于《周礼》,本有明文录载,无北郊之祀已无庸置疑,然奇龄耽于攻驳,反复诘辨,未免失之繁琐。有《西河全书》本、艺海珠尘本、《经训堂丛书》有惠栋禘说二卷,续经解本。
作者简介
毛奇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和文学家,他原名毛甡,字大可,一字于一,又字齐于,别号河右,又有多个别称如僧弥、僧开、初晴、秋晴等。他出生于浙江萧山,生活在从明末到清初的动荡时期。
毛奇龄少年时即显示出过人的才智,在明末战乱中隐居读书,后在康熙帝时期出仕,曾担任翰林院检讨,并参与《明史》的编纂工作。他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经学领域,尤其擅长《易经》,并对朱熹的《四书集注》提出批评,著有《四书改错》等作品。在文学方面,毛奇龄的诗文颇受唐人影响,但又自成一体,其诗歌以“涵蕴”为尚,而散文则纵横恣肆。
除了学术和文学上的成就,毛奇龄还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例如,他的书法作品也颇具影响力,如清毛奇龄草书轴和行书七律诗轴等,这些作品如今被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总的来说,毛奇龄一生著述丰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提要
郊社禘祫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