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商-万斯大

作品简介

二卷。《附录》一卷。清万斯大(1633-1683)撰。万斯大字充宗,晚号跛翁,学者称褐夫先生,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师从黄宗羲,一生不务举业,锐志经学,主张“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不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注之失”。万斯大学问渊博,思维敏锐,尤精《春秋》、《三礼》。除着有《仪礼商》及《附录》外,还有《周官辨非》、《学礼质疑》、《宗法论》、《礼记偶笺》、《学者秋随笔》等。《仪礼商》是解释、考证《仪礼》所涉及名物制度之着。万斯大治礼不拘汉宋儒礼学之说,对《仪礼》十七篇,逐篇解说,进行辨正,多发新义。卷末附《答应嗣寅书》辩治朝无堂,颇为精核。然亦有与经义不符之处,如其《聘礼》解“衣之裼袭”,则多与经义不符,其庙寝图列东西厢在东西堂之下,亦非经义。总观其书,误漏仅为个别而已,不失其价值,特别是他的辨正往往发前人所未发,颇有助于古代名物制度的研究。版本有万充宗《经学五种本》。

作者简介

万斯大是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字充宗,号跛翁,学者称其为褐夫先生。

万斯大在年轻时就遭遇了丧母之痛,生活颇为艰苦。他早年师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并在宁波创建讲经会,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讨论,对当时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万斯大深受父亲和朋友的影响,一生都对亡明念念不忘,因此他决定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致力于研究经学,以“穷经自任”。

万斯大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春秋》和《三礼》等经典的深入研究上。他认为要理解每一部经典,就必须先通晓所有经典;要领悟注解中的错误,必须通过经典自身来解释;没有经典文本的相互阐释就无法发现注释中的问题。他的这些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浙东学派。

万斯大除了在经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外,他也是一位有着刚毅品格和高尚情操的人。例如,明末忠臣张煌言被处死后,遗骨无人认领,万斯大将其安葬于南屏。他还为其父亲的朋友陆符处理后事,展现了他坚持正义和重视友情的一面。

尽管万斯大的诗作并不多,存世的作品也显示出和他文章相同的风格——朴实无华。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经学五书》等,这些作品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录

提要
仪礼商原序
仪礼商卷一
仪礼商卷二
仪礼商附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