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表注-金履祥

作品简介

二卷。金履祥(1232-1303)撰。履祥字吉父,自号次农,两浙路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宋末元初着名经学家、思想家。履祥少有经世之志,及壮,知世有理学,遂穷究义理,德璠初年曾以史馆编修召,未及用而宋亡。入元亦不仕,晚年讲学丽泽书院,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元至正中赐谥文安。《元史》入《儒学传》。所着除《尚书表注》之外,尚有《尚书注》、《大学章句疏义》、《论语孟子集注考证》、《中庸标注》、《仁山集》等。履祥师事王柏、何基,其学以朱熹为宗。早岁作《尚书注》十二卷,翻阅诸家之说,章解句释,训释发明,时有独到见解。晚年“摆脱众说,独抱遗经,复读玩味,”撮其要而为《尚书表注》。该书主要内容为“正句画段,提其章旨与其义理之微,事为之概,考正文字之误(以上引文见《自序》),其说解与蔡沈《书集传》多有不同。此书说解文字,细字标识于四阑之外,自成一例。履祥长于论辩,学识过人,援据考证,于前人旧说多所驳正。唯其过为高论以标新立异,窜改经文以曲就己意,乃此书缺憾。现存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金仁山全书》本、《率祖堂丛书》本、《金华丛书》本等。

作者简介

金履祥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对当时和后世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金履祥(1232年—1303年),字吉父,号次农,自号桐阳叔子,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桐山后金村)人。他是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并被尊称为“北山四先生”之一。金履祥原姓刘,但因避讳吴越王钱镠而改姓金。

金履祥年轻时广泛学习各类书籍,成年后专注于儒学,尤其是朱熹的学说。他曾在宋朝咸淳七年(1271年)襄樊之围时提出由海道攻燕的策略,这一策略未被采纳,但其详细考量了地方和洋面情况,后来与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宋亡后,金履祥隐居于金华山中,并在晚年移居仁山下,建立书堂,培养了一批学者,因此被称为“仁山先生”。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证》和《通鉴前编》等。

此外,金履祥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有所成就,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受和思考。

目录

提要
尚书表注序
尚书序
尚书表注卷上
尚书表注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