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五卷。明梅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一说当作梅颐)献孔安国《孔传古文尚书》于朝,其书分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内容同于今文《尚书》,另多出二十五篇,多出部分,后人亦称之为“晚书”。《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便立于学官,自东晋至隋、唐,学者均坚信此即孔壁古文《尚书》,于孔安国传亦坚信不疑,最初怀疑晚书系伪作者,为宋人吴棫(见《书稗传》)其后朱熹赞成吴说(见《朱子全书》、《朱子语类》)。其持论依据,主要为今、古文词句深浅难易不同。梅鷟此书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确认晚书二十五篇系由晋人皇甫谧伪作。梅氏自汉人所记载古文《尚书》传授情况入手,从晚书篇数、文体、来源、所载史实等诸多方面,对晚书和《孔传》进行分析与辨证,指出破绽颇多,其所指摘,皆有依据,言之凿凿、切中要害。此书影响深远,为后人《尚书》辩伪辟一蹊径,其功至伟,实不可没。此书坚信孔壁古文十六篇为汉人张霸伪作,则承孔颖达之误;至谓晚书为皇甫谧伪作,则尚待深入研究。此书《明史·艺文志》未着录,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库书据天一阁藏本缮录。天一阁本不分卷,缮录时以篇帙较繁,析为五卷。现存版本有明白崔山房抄本,不分卷,藏北京图书馆。另有清抄本三种,其中两种亦不分卷,一种分作六卷,前两种亦藏北京图书馆,六卷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此外尚有《平津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作者简介
梅鷟是明代的一位学者,字致斋,出生于1483年,逝世于1553年。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经学研究和目录学方面,著有《尚书考异》、《尚书谱》等作品。在目录学方面,梅鷟撰写了《南雍志·经籍考》(亦名《明太学经籍志》、《南雍书目》),该书共二十四卷,详细记录了南国子监的掌故。《经籍考》部分上下两卷,上卷记载了天顺年间监中所贮藏的官书;下卷则记录了南监前后所刻的书籍共计三百零一种,包括了书籍的板数、完好与否以及是否有模糊等情况。
此外,梅鷟的其他著作还包括《古易考原》、《春秋指要》、《仪礼翼经》等。他的研究对于后世了解明代的刻藏和藏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梅鷟的学术成就和对古文经典的研究,使他在明代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目录
提要
尚书考异原序
尚书考异卷一
尚书考异卷二
尚书考异卷三
尚书考异卷四
尚书考异卷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