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十一卷,宋郑伯谦著。其书发挥《周礼》之义,取名《太平经国书》,意本刘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语”。首列四图:(1)《成周官制》;(2)《秦汉官制》;(3)《汉官制》;(4)《汉南北军》。其大意是将宫中、府中文事、武事一统于太宰,故首冠四图。目有30:(1)教化;(2)奉天;(3)省官;(4)内治;(5)官吏;(6)宰相;(7)官民;(8)官刑;(9)揽权;(10)养民;(11)税赋;(12)节财;(13)保治;(14)考课;(15)宾祭;(16)相体;(17)内外;(18)官制;(19)臣职;(20)官民;(21)宫卫;(22)奉养;(23)祭享;(24)爱物;(25)医官;(26)盐酒;(27)理财;(28)内帑;(29)会计;(30)内治。其中内外、会计分上、下篇,共计32篇。全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以问答体,推明建官的所以然。多用后代史事,证明古法之善。当时武统于文,相权极重,而此书《宰相》一篇还更欲重其权。宋人南渡之余,湖山歌午,不复措意中原,正宜进卧薪尝胆之戒,而书中《奉养》一篇,深斥汉文帝节俭为非。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讥其“毋乃当理宗信任贾似道时,曲学阿世以干进欤!”但其书对《周礼》与周、秦、汉三代官制等,又颇有发明。可资这方面研究的参考
作者简介
郑伯谦是南宋时期的学者,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郑伯谦,字节卿,是南宋时期永嘉(今属浙江)的学者。他是永嘉学派的学者之一,该学派以强调实用主义和反对空谈理论而著称。郑伯谦在官场上担任过修职郎和衢州府学教授等职位。他的政治立场明显反对当时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法改革,并对社会中的“失业”问题有所论述。郑伯谦认为强宗、大族、游侠和富民是维持封建秩序的重要势力,主张应该让“民自为生”,以提高社会的自主性和活力。他还强调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提出应将财务的出纳移用权与审计监督职责分开由不同的官司掌管,以提高管理效率和防止贪污腐败。
除了政治和经济思想之外,郑伯谦还著有《太平经国之书》,这是一部重要的政治论著,后来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该书对于研究宋代乃至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思想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综上所述,郑伯谦不仅在政治和经济思想上有所贡献,他的著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提要
原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