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传续说-吕祖谦

作品简介

十二卷。宋吕祖谦撰。此书是续《左氏传说》而作,以补《传说》之未及,故名为《续说》。此书为吕氏晚年所作,其体例一仍《传说》,亦随文解义,但其议论则稍不及《传说》之阔大。卷首《纲领》称“《左传》字字缜密”,“一部《左传》都不曾载一件闲事,盖此书是有用底书”。又说:“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此数句便是看《左传》纲领,盖此书正接虞夏商周之末,战国秦汉之初,上既见先王遗制之尚在,下又见后世变迁之所用,此所以最好看。看《左传》须是看得出人情物理。”又说:“《左传》一部三十卷,其大纲领只有三节,自第一卷至第三卷庄公九年齐桓初出时是一节。此一节霸业未兴,当时之权亦未尝专在一国。自庄公九年以后直至召陵之盟又是一节,凡二十四卷,正是五霸迭兴之际。……自召陵以后直至卷末又是一节……晋便失霸,诸侯遂无霸。自是以来,吴与越却以蛮夷主盟诸侯……此时都不成世界了,是末一节。”此说与陈傅良《春秋后传》之说大同而小异。吕氏批评《左传》有“三般病”,一是“左氏生于春秋,为习俗所移,不明君臣大义,视周室如列国,如记周郑交质”。二是“又好以人事附会灾祥,夫礼义动作,古人固是于此见人吉凶,亦岂专系于此?”三是“记管晏之事则尽精神,才说圣人事,便无气象”。以今观之,吕氏所云《左传》之三般病,除第二种外,皆非其病。吕氏之论则是基于封建社会之伦理道德标准而发,故《四库提要》评此“三病”之说,认为“虽亦沿宋儒好轧先儒之习,然实颇中其失。”此书久无传本,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除缺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至三十二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十一年外,余皆完帙。现存清《金华丛书》本。

作者简介

吕祖谦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东南三贤”之一。

吕祖谦(1137年—1181年),字伯恭,出生于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世称“小东莱先生”。他是许国公吕夷简的六世孙,仓部员外郎吕大器之子。吕祖谦出身于一个有深厚家学渊源的望族。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学术成就显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学术生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早年的学习时期,第二个阶段则是他从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开始,直至去世。在这期间,他曾任南外宗学教授、太学博士等职,仕途相对平稳。尽管个人生活颇为坎坷,但他的学术研究并未因此受阻。

吕祖谦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创了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在学术上有着极高的声誉。

吕祖谦的著作包括《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且与朱熹合著了《近思录》。他的诗词也颇具特色,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总之,吕祖谦是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提要
左氏传续説纲领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