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后人所辑楚开国人物鬻熊与周王对答的言谈记录。《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原注云:“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今本《鬻子》为唐逄行珪所献,内附《补鬻子》7则,出自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记载了鬻熊与周统治者“坐策国事”时的一些政治、哲学观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遗阙”。每篇只有短短一章,寥寥数语,缺漏不全。每篇所标篇名,多生涩费解,所标篇次,也大都前后紊乱,因此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怀疑。明朝学者宋濂在《四部正讹》一书中指出:“今本《鬻子》,其文质,其义宏,实为古书无疑,”
作者简介
鬻熊,又称鬻子,是上古时期华夏族(汉族祖先)的一位重要人物,生活在商末周初时期。他是楚国的始祖,对后世楚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据传,鬻熊是黄帝的后裔,芈姓,其后代建立了强大的楚国。
鬻熊以他的智慧和学识著称,尤其在道家思想方面有所贡献。他被认为是早期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传说中曾向周文王姬昌传授过治国之道,对周朝的建立也有一定的思想影响。《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鬻子》二十二篇,虽然原著已佚失,但从其他古籍引用的内容来看,这部书涉及哲学、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体现了鬻熊的学识广博。
在楚国的历史上,鬻熊被视为开国始祖,虽未亲自建立国家,但其子孙熊绎在周成王时被封为子爵,正式建立了楚国,从此楚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因此,鬻熊在楚文化的形成和楚国历史的开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录
鬻子
进鬻子表
鬻子序
鬻子卷上
鬻子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