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子注-逄行珪

作品简介

《汉书·艺文志》著录《鬻子》二十二篇,而南朝梁庾仲容《子钞》、唐马总《意林》所录仅六篇,隋唐宋三《志》则均作一卷。今传本为一卷十四篇,有唐逄行珪注;行珪曾官华州郑县尉,唐高宗时人。

作者简介

逄行珪是南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他的生平和事迹在历史文献中留有记载,尤其是在南朝的政治和文学场景中占有一席之地。逄行珪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也在文学创作和理论贡献方面表现突出。下面将详细介绍逄行珪的生平和成就:

政治生涯

官职经历:逄行珪在南朝担任过多个官职,具体职务虽然未有详尽记录,但从其上书皇帝的行为可见,他在朝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政治贡献:他通过上书皇帝,提出对国家治理和文化发展的建议,显示了他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文学成就

文学理念:逄行珪强调文字和书史的重要性,认为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他认为书籍的编纂和历史的记载对于褒贬事实、劝诫后人具有重要作用。
作品与影响:虽然逄行珪的具体文学作品未能流传下来,但他对书史的看法影响了后世对历史文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的保存。
思想贡献

文化观念:逄行珪重视文化教育和传统教义的传承,这一点从他的言行中可以窥见。他认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治理密切相关,文化的繁荣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育观念:通过提倡书写和历史的重要性,逄行珪间接地强调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传承文明的关键。
历史评价

同代人的评价:在当时,逄行珪被认为是一位有学问、有远见的官员,他的观点和建议受到同僚和上级的认可。
后世学者的评价:后世学者通过对逄行珪上书内容的分析,认为他是南朝时期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兼文学家,对南朝的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贡献。
个人品质

忠诚与正直:逄行珪在其政治生涯中展现出了忠诚于国家、正直不阿的个性。他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敢于直言进谏,体现了一位官员的责任感。
学识渊博:他的上书内容充满了对文化、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面。
总之,逄行珪作为南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和文学家,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成就,在文学和思想领域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通过对逄行珪生平的介绍,不难发现,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深谙文化重要性、致力于教育和传承的智慧传播者。

目录

进鬻子表
鬻子序
《鬻子》注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