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 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 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 自求,全靠自己涵养。主张要“栽培自己根本”,作到“精 白一心,对越神明”。“圣人之学无他,求诸己而已。”提 倡道德尊严,“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强 调践履功夫,“从至难至危处试验过”,方为笃实纯粹君 子。提出“心本大虚”的命题,主张以“明德”为本,通过 静中涵养功夫,克己复礼,收敛此心,以得本心。“人苟 得本心,随处可乐”,“真趣悠然”。今有清道光乙未 (1835)重刻本,附于《康斋集》。
作者简介
吴与弼是明朝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及诗人,同时也是崇仁学派的创始人。
吴与弼(1391~1469年),初名梦祥,字子傅,号康斋,生于江西崇仁的一个官宦世家。他是国子司业吴溥的儿子,早年师从杨溥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吴与弼一生不应科举,讲学家乡,屡荐不出,弟子中包括著名学者陈献章、胡居仁等。他在学术上对朱熹的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专心攻读《四书》、《五经》以及洛学、闽学等。吴与弼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其教育理念和思想影响了无数学生。
作为理学开山之人,吴与弼创立的“崇仁学派”在明代学术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他开创的学派影响了江门之学、余干学派以及江右王门之学,这些学派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第二次下移,为中国思想史从智识主义向内省功夫的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吴与弼的主要著作有《日录》,他的学术成就被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其著作《明儒学案》中高度评价,将《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彰显了吴与弼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此外,吴与弼墓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六家桥乡熊家村,是他的墓地所在,反映了其在当地的历史影响和文化价值。
目录
日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