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述注-项霦

作品简介

注释书。明项霦撰。成书年代不详。全书1卷。以古文《孝经》为本,订正章节次第,述其章旨、文意。诠释不务深奥之论,而循文衍义、按章标旨,颇为简明而不支蔓。在文意诠释中间有训诂、校勘等内容。明朝惟《永乐大典》存录此书,但编次有佚脱。清人收入《借月山房汇钞》

作者简介

项霦是明代中期的名臣,以注解《孝经》和参与北征蒙古瓦剌而知名。在历史的长河中,项霦的名字或许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在明代中期,他的贡献和事迹却是值得一书的。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项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项霦的基本生平与事迹

出生与早年经历:项霦,字荩臣,号乔松,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在正统七年(1442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这是进入官场的重要门槛。
官职晋升:项霦初入官场时被授予刑部主事,随后晋升为员外郎。这一阶段的工作经历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征蒙古瓦剌的经历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北征蒙古瓦剌期间,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项霦随军出征,不幸被俘。在敌人的压迫下,他被命令喂马。然而,他机智地乘机挟持两匹马南逃,最终历经七昼夜艰难徒步返回明朝境内。这段经历展现了他的勇敢与智慧。
学术贡献

注解《孝经》:项霦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显著表现,在学术领域也有所建树。他对《孝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加以注解,其注解旨在阐述宋代理学道统之说。他强调“圣人顺中正以制礼”,体现了他对于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政治理念与影响

坚持中正之道:项霦在注解《孝经》时提出的“圣王建中立极”等观点,反映了他的政治理念。他认为,统治者应当坚持中正之道,使贤者能够自然归附,不肖者亦能受到感化。这种思想对于当时乃至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个人品质与评价

坚韧不拔的精神:项霦在土木堡之变中的表现,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境,他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展现出了超凡的勇气和智慧,成功逃脱并回到明朝。
学识渊博:项霦的学术成就表明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他对《孝经》的注解不仅深化了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此外,在了解了项霦的生平事迹后,可以进一步探讨他的一些其他可能影响:

教育意义:项霦的故事对于当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他的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当代学子学习。
文化交流:项霦注解《孝经》的行为,促进了儒家经典的传播和研究,这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
历史研究:作为明代中期的名臣,项霦的研究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总的来说,项霦作为明代中期的一位名臣,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学术领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理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项霦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的历史和文化,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力量。

目录

提要
孝经述注原序
孝经述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