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该书是驳诘朱熹《孝经刊误》与吴澄《孝经定本》二书的。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共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刘炫无伪造 《孝经》事,四曰 《孝经》分章所始,五曰朱氏分合经传无据,六曰经不宜删,七曰《孝经》言孝不是效,八曰朱氏、吴氏删经无优劣,九曰闲居侍坐,十曰朱氏极论改文之弊。第十条是论明人敢诟刘炫,不敢诟朱、吴。附及朱熹之尊二程,过于孔子,与所标之目不相应。概为门人所加,非奇龄自定,或失其本旨。宋儒解经以义理为主,若理有可据,经文亦可改之。此弊甚重。奇龄此书,“负气叫嚣,诚不免失之过当。而意主谨守旧文,不欲启变乱古经之习,其持论则不能谓之不正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有康熙中刊毛奇龄撰《西河合集》本,清王德瑛《今古文孝经汇刻》本,南菁书院本 《清经解续编》本。
作者简介
毛奇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和文学家,他原名毛甡,字大可,一字于一,又字齐于,别号河右,又有多个别称如僧弥、僧开、初晴、秋晴等。他出生于浙江萧山,生活在从明末到清初的动荡时期。
毛奇龄少年时即显示出过人的才智,在明末战乱中隐居读书,后在康熙帝时期出仕,曾担任翰林院检讨,并参与《明史》的编纂工作。他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经学领域,尤其擅长《易经》,并对朱熹的《四书集注》提出批评,著有《四书改错》等作品。在文学方面,毛奇龄的诗文颇受唐人影响,但又自成一体,其诗歌以“涵蕴”为尚,而散文则纵横恣肆。
除了学术和文学上的成就,毛奇龄还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例如,他的书法作品也颇具影响力,如清毛奇龄草书轴和行书七律诗轴等,这些作品如今被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总的来说,毛奇龄一生著述丰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提要
孝经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